[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9183.5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聂华;李东福;杨泳森;徐波;杨春灿;黄超;谢龙祥;李扬;李高鹏;李纪忠;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1D22/00;E02D27/4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建筑 桩基 悬臂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由建造于地面下的多根永久结构桩和其支撑的托换承台构成不等臂单杠杆支撑体系;托换承台包括现浇固结一体的承台悬臂部和承台支撑部;承台悬臂部位于侵入建筑物顶面上方无受力接触设置、承台悬臂部上方为受支撑承载的干扰建筑物,承台支撑部位于侵入建筑物侧面通过多根永久结构桩深埋固定于地基;永久结构桩至少沿托换承台纵向设置两排,各排至少设置两根。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既有立交桥桥桩侵入车站主体结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后期因地铁施工而造成的桥梁桩基承载力下降、沉降、倾斜影响桥梁的稳定及使用安全等难题,与传统结构方法相比较大幅度地提高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属于大型地下建筑桩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桩出现干扰、侵入时进行托换施工的地下桩基悬臂式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地下设施建设越来越复杂,相互的接近并出现干扰、侵入常常发生,这需要对原有建筑结构和新建设的建筑结构进行结构整合设计。
常见的市政交通网络十分复杂,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选址时,往往选择修建在城市的繁华街区,在地铁施工时难免会出现与城市既有立交桥等设施相互侵入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相应结构进行技术处理。
对侵入如车站的桥梁承重桩进行桩基托换就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传统的托换方法采用的是受力桩加托换梁形成桩梁式托换体系的方式对既有桥梁桩基进行托换,但常常出现桥桩位于车站顶板上方,而施工段宽度过长,若采用桩梁式托换法进行托换施工,会存在因托换梁跨度过大而导致的工期长、托换施工工序复杂、工程量大的缺点,常常还因地下结构的限制不能采用长结构托换梁的桩梁式托换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地下承重桩进行桩梁式托换受到限制时,采用的不等臂单杠杆托换体系,即本发明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体系。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桩基悬臂式结构由建造于地面下的多根永久结构桩和永久结构桩支撑的托换承台构成不等臂单杠杆支撑体系;
所述托换承台包括现浇固结一体的承台悬臂部和承台支撑部;承台悬臂部位于侵入建筑物顶面上方无受力接触设置、承台悬臂部上方为受支撑承载的干扰建筑物,承台支撑部位于侵入建筑物侧面通过多根永久结构桩深埋固定于地基;
所述永久结构桩至少沿托换承台纵向设置两排,各排至少设置两根。
本发明所述承台悬臂部固结体积小于承台支撑部固结体积二分之一构成不等臂结构,永久结构桩通过承台支撑部支撑不等臂结构构成不等臂单杠杆支撑体系。
所述永久结构桩底进入中风化泥岩层深度不小于1m为端承摩擦桩受力结构。
所述侵入建筑物侧面至少设置一排两根永久结构桩。
所述侵入建筑物侧面的两根永久结构桩之间设置有多根围护桩。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城市地下建设中如既有立交桥桥桩侵入车站主体结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后期因地铁施工而造成的桥梁桩基承载力下降、沉降、倾斜影响桥梁的稳定及使用安全等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