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9633.0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蒲谷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庄露露 |
地址: | 033000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握式 采茶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所述手握式采茶装置包括:框架,用于支撑和安装;传送板,滑动设置在框架上,用于茶叶的传送,且至少一端固定设置有齿条;间歇齿轮,转动设置在框架上;齿轮,转动设置在框架上,且与齿条啮合;驱动件,与间歇齿轮连接,驱动间歇齿轮转动并交替的与齿轮和齿条啮合,驱动传送板往复滑动;其中,传送板的滑动方向两端开设有进入口和排料口;进入口的框架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固定齿板,传送板端部设置有滑动齿板,滑动齿板随着传送板移动与固定齿板配合对茶叶进行采集。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集效率高,节约能源,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精度越来越高,对饮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茶业、茶文化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对其品位的提高,茶叶的制作要求更高,作业更繁重。采摘是茶叶制作的重要一环,采摘的好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茶叶质量和茶业效益,特别是明前茶、春茶,生长快,需及时高质量采摘。采茶分手采和机采两种。手工采茶是最智能化的采摘,目前手采茶叶的质量比较好,特别是高质量的精品茶叶的采摘,都用手采。手采适合于所有场合,包括机采不能实现的地方。手采是不可缺少的采摘手段。手动采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旨在解决采摘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所述手握式采茶装置包括:
框架,用于支撑和安装;
传送板,滑动设置在框架上,用于茶叶的传送,且至少一端固定设置有齿条;
间歇齿轮,转动设置在框架上;
齿轮,转动设置在框架上,且与齿条啮合;
驱动件,与间歇齿轮连接,驱动间歇齿轮转动并交替的与齿轮和齿条啮合,驱动传送板往复滑动;
其中,传送板的滑动方向两端开设有进入口和排料口;进入口的框架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固定齿板,传送板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齿板,滑动齿板随着传送板移动与固定齿板配合对茶叶进行采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启动驱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间歇齿轮转动,间歇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传送板和滑动齿板箱进入口端移动,将所述的采茶装置放在茶叶端部,茶叶的嫩芽进入到进入口的内部,滑动齿板在进入口滑动,固定齿板与滑动齿板接触形成剪切力对茶叶进行采集,间歇齿轮继续转动与齿条脱离,并与齿轮啮合,间歇齿轮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滑动,从而传送板和滑动齿板向排料口方向滑动,并对落在传送板上的茶叶进行传送,固定齿板和滑动齿板滑动形成便于茶叶进入的切口,从而可以进行连续采茶。通过驱动件完成传送板和滑动齿板的往复滑动,从而进行采集,实现了连续采集,提高了采茶效率;通过至少一个固定齿板和滑动齿板进行剪切,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剪切口,提高了切割效率。通过一个驱动件完成切割和传送,使装置结构简单化,缩减了采茶成本,节约能源。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集效率高,节约能源,便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握式采茶装置的收集盒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壳体1,持把2,电机3,框架4,收集盒5,固定卡扣6,轨道7,传送板8,齿条9,齿轮10,传动刷11,间歇齿轮12,固定齿板13,滑动齿板14,蓄电池15,排料口16,把手1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蒲谷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蒲谷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发电发光式救生衣
- 下一篇:水性导电手套革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