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0799.4 | 申请日: | 202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成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高尔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7/06;A01N59/16;A01N37/12;A01N43/12;A01N45/00;A01N43/16;A01N25/00;A01P1/00;A01P3/00;A01P21/00;C05G3/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活率 丛生 移植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6:00~18:00点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75~0.9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1.0%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1~1.8m的树坑;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3~5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然后浇灌丛生树,本申请的移植方法可以较大的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减少树木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植物移植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丛生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丛生树是将多根单干树拼在一起进行种植而形成的。丛生树相比于单干树,具有自然浑厚、疏朗俊秀、率性而为的自然之美,丛生树的广泛种植,丰富了园林植物的景观类型,增加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干树苗木库存的压力。
丛生树移植是园林及城市绿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是由于移植地与丛生树原本的种植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在移植后往往会出现生根难、树体枝叶掉落、成活速度慢等情况,较为严重的会出现丛生树死亡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会使得施工人员和工程部门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会造成树木资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丛生树移植后的成活率,减少树木资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
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6:00~18:00点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75~0.9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1.0%营养液的水溶液;
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1~1.8m的树坑;
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3~5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然后浇灌丛生树。
本申请在夏季对丛生树进行移植,夏季温度高,丛生树的蒸腾作用较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挖丛生树前,先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可以减少树干向枝叶运送水分和营养的过程,将水分和营养较多的保留在丛生树的树干内,减少运输过程中丛生树体内水分和营养的损耗,移植后能够较快的生根,提高移植后丛生树的存活率。
在移植前一天将丛生树的根部浇湿,次日16:00~18:00点再起挖丛生树,可以让前一天浇的水分充分渗入丛生树的根部内,为丛生树的运输过程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得丛生树达到移植地后仍能保持较多的水分,有利于移植后的丛生树快速生根,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并且在16:00~18:00点之间起挖,温度最为适宜,若是起挖时间早于16:00点,由于夏季天气较高,会加速丛生树体内水分的流失,从而降低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起挖丛生树时,丛生树的根部被部分保留,在根部切断处会出现伤口,本申请在根系的切口处涂抹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伤口液的水溶液,可以起到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降低切断处伤口被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并且伤口的存在会影响丛生树正常进行水分和营养吸收,因此本申请同时涂抹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营养液的水溶液,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高尔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高尔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0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还原炉
- 下一篇:自动回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充电基座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