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压沉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1811.3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0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金波;包华;姚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锋祥;包华;朱建新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24;E02D5/34;E02D5/38;E02D7/00;E02D7/26;E02D13/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压 沉管桩 施工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压沉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包括就位、沉管步骤,沉管方法包括:启动桩工设备的加压静压系统及沉管系统,交互加压外管、内管,将沉管系统下沉至设定深度;加压静压系统包括静压桩机底盘上设置的空心立架、底盘上设置的一组液压抱压夹桩器、立架上设置的一组液压抱压夹桩器;沉管系统包括设定刚度强度的钢外管和设定刚度强度的内管锤系统。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压沉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压桩、沉管桩、水泥土桩、复合桩的施工工艺中,沉管沉桩工艺、扩底工艺、投料工艺、接桩、植桩工艺、同步一体化、流水化作业工艺有待改进,工效性有待提高;现有的压桩机最大压桩力1200吨(自重+配重),最大拔桩力800吨,满负荷一般场地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便、效果好的静压沉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作为外围桩的第一桩的施工、作为芯桩的第二桩的施工,第二桩的施工包括就位、沉管、浇筑成型步骤,其特征是:沉管方法包括:启动桩工设备的加压静压系统及沉管系统,交互加压外管、内管,将沉管系统下沉至设定深度;
加压静压系统包括静压桩机底盘上设置的立架、底盘上设置的一组液压抱压夹桩器、立架上设置的一组液压抱压夹桩器或液压顶压夹桩器;沉管系统包括设定刚度强度的钢外管和设定刚度强度的内管锤系统;
交互加压外管、内管,将沉管系统下沉至设定深度的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方法之一:
(一)外管抱压下沉,内管內夯土体;交互外管抱压下沉、内管內夯土体,实现沉管;
(二)外管振动下沉,内管內夯土体;交互外管振动下沉,内管內夯土体,实现沉管;
(三)外管抱压下沉,内管顶压土体;交互外管抱压下沉,内管顶压土体,实现沉管;
(四)势能分别作用于内管、外管下沉,交互势能分别作用于内管、外管,实现沉管。
交互加压外管、内管,将沉管系统下沉至设定深度的具体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方法之一:
(1)、a)底盘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抱压外管向下,沉管至一个设定行程,外管下土体进入外管内一定厚度;b)立架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通过连接在一起的钢丝绳经过内管上夯击盘反拉内管向下沉管一个行程,挤出外管内的土体;c)交互a)、b)步骤,直至内管、外管沉管至设定深度;
(2)、a)底盘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抱压外管向下,沉管至一个设定行程,外管下土体进入外管内一定厚度;b)立架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通过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横梁,经内管上夯击盘反压内管向下沉管一个行程,挤出内管内的土体;c)交互a)、b)步骤,直至内管、外管沉管至设定深度;
(3)、a)底盘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通过连接在一起的钢丝绳,经内管上夯击盘反拉内管,向下沉管一个行程,内管静冲内管下的土体;b)立架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抱压外管,沿内管向下一个行程;c)交互a)、b)步骤,直至内管、外管沉管至设定深度;
(4)、a)底盘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通过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横梁,经内管上夯击盘反压内管向下一个行程,内管静冲内管下的土体;b)立架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抱压外管,沿内管向下一个行程;c)交互a)、b)步骤,直至内管、外管沉管至设定深度;
(5)、a)立架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通过连接在一起的钢丝绳,经内管上夯击盘反拉内管,向下沉管一个行程,内管静冲内管下的土体;b)底盘上的液压抱压夹桩器抱压外管,沿内管向下一个行程;c)交互a)、b)步骤,直至内管、外管沉管至设定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锋祥;包华;朱建新,未经姚锋祥;包华;朱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1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