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除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3873.8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檀生辉;陶振;吴勇;王东;蒋立伟;朱岳松;伍旭东;刘恒;王凯;吴二导;孙鸿健;王铭;胡珍珠;姜敏;郝玉峰;何志维;齐红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S1/02 | 分类号: | B60S1/02;B60S1/5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除雾系统,涉及汽车领域,包括气源组件,主轴以及凸轮,所述气源组件包括内胆,活塞、外壳以及弹簧,所述内胆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内胆上设有若干通气口,所述外壳的顶部以及下部分别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胆内,所述活塞的上方与内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塞的底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凸轮滑动连接在主轴上并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在需要除雾时,液压系统驱动凸轮右移,主轴旋转,从而驱动凸轮使得活塞上下运动,再与单向阀配合实现原本风扇的功能,而气源组件的进风风道是设于散热风扇前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散热风扇处的热风,无需打开空调,减少油耗,也避免了压缩机因频繁启停带来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除雾系统。
背景技术
开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差以及车内水汽,使得车窗玻璃很容易起雾,此时一般需要打开空调以及风扇进行除雾,除雾完成之后再关闭空调,空调除雾需要打开压缩机,但是频繁的启停压缩机,一方面增加了汽车油耗,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压缩机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除雾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一种玻璃除雾系统,包括气源组件,主轴以及凸轮,所述气源组件包括罐体,活塞以及弹簧,所述罐体由内胆和外壳两部分组成,所述内胆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内胆上设有若干通气口,所述外壳的顶部以及下部分别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胆内,所述活塞的上方与内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塞的底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凸轮滑动连接在主轴上并通过液压系统驱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有单向阀一,所述单向阀一与进风风道连接。所述进风风道设于汽车引擎的散热风扇前侧。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设有单向阀二,所述单向阀二与除雾风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二与除雾风道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干燥装置、电加热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与除雾开关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一的通向是从进风风道至进气口,所述单向阀二的通向为从出气口至除雾风道。
优选的,所述凸轮为椭圆形的凸台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需要除雾时,液压系统驱动凸轮右移利用汽车传动系统带动主轴旋转,从而驱动凸轮使得活塞上下运动,再与单向阀配合实现原本风扇的功能,而气源组件的进风风道是设于散热风扇前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散热风扇处的热风,无需打开空调,减少油耗,也避免了压缩机因频繁启停带来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气源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壳和内胆的剖视图。
图4为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1-气源组件,2-主轴,3-凸轮,4-液压系统,5-单向阀一,6-进风风道,7-散热风扇,8-单向阀二,9-除雾风道,11-内胆,14-外壳,12-活塞,13-弹簧,11a-通气口,14a-进气口,14b-出气口,15-万向球,21-干燥装置,22-电加热装置,23-温度传感器,24-除雾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3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