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4509.3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邓绍锋;刘锡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13/04 | 分类号: | C08K13/04;C08K3/16;C08K7/14;C08K3/014;C08L75/04;C08L23/06;C08L91/00;C08L91/06;B01F7/08;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一品恒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5 | 代理人: | 夏钰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钙锌热 稳定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钙盐30-40份、锌盐20-30份、润滑剂5-10份、增滑剂1-2份、抗氧剂2-4份、玻璃纤维10-15份、聚氨酯10-20份、纳米陶瓷粉5-10份和分散剂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盐由钙离子溶液和酸根离子化合物混合搅拌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由锌离子溶液和氯化钠晶体物混合搅拌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聚乙烯蜡*G32-2号润滑油混合物和费托蜡*G32-2号润滑油混合物的一种或者两种。
5.一种钙锌热稳定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方量依次精准称量钙盐、锌盐、润滑剂、增滑剂、抗氧剂、玻璃纤维、聚氨酯、纳米陶瓷粉和分散剂;
S2:启动制备装置,设置对应的工作参数,将步骤S1中称量的钙盐、锌盐、润滑剂、增滑剂、抗氧剂、玻璃纤维、聚氨酯、纳米陶瓷粉和分散剂依次倒入到制备装置的内部,进行高速混合搅拌;
S3:通过控制箱控制反应温度在100-110℃,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开动真空泉脱水并进行降温,即可得到钙锌热稳定剂。
6.一种钙锌热稳定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筒(1),所述混料筒(1)的正面设有恒温加热器(5),所述混料筒(1)筒壁内缠绕有电加热丝(6),所述电加热丝(6)电性连接所述恒温加热器(5),所述混料筒(1)的一端设有搅拌电机(7),所述混料筒(1)的内部设有螺旋轴(8),所述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筒(1)的另一端设有挤出筒(2),所述混料筒(1)另一端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与所述挤出筒(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挤出筒(2)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器(11),所述冷却器(11)一端的顶部通过冷却液输出管(12)与所述挤出筒(2)筒壁内冷却循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器(11)一端的底部通过冷却液输入管(13)与所述挤出筒(2)筒壁内冷却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挤出筒(2)的顶端设有挤出电机(10),所述挤出电机(10)的输出端与所述挤出筒(2)内部的挤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筒(1)的顶端连通有输料管(3),所述输料管(3)的顶端固定设有输料斗(4),所述挤出筒(2)的底端设有挤出板安装环(14),所述挤出板安装环(1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挤出板(15)固定连接,所述挤出筒(2)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动机(17),所述电动机(17)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输出轴(18),所述输出轴(18)的底端通过螺钉(21)与输出轴套(19)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套(19)的两端固定设有切刀(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加热器(5)的正面固定设有开关面板(22),所述开关面板(22)的表面设有搅拌电机开关、恒温加热器开关、冷却器开关、挤出电机开关和电动机开关,所述搅拌电机(7)、所述恒温加热器(5)、所述冷却器(11)、所述挤出电机(10)和所述电动机(17)分别通过搅拌电机开关、恒温加热器开关、冷却器开关、挤出电机开关和电动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板(15)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料孔(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20)的切面与所述挤出板(15)相切,所述切刀(20)的长度大于所述挤出板(15)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钙锌热稳定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板安装环(14)的直径大于所述挤出板(15)的直径,所述挤出板安装环(14)的厚度等于所述挤出筒(2)筒壁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45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胶囊填充机节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