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5757.X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2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琳;苏乐;杨晶;杨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4 | 分类号: | H01L29/74;H01L29/06;H01L21/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控制 晶闸管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以n-漂移区作为耐压层,n-漂移区上方中央设置有p基区,p基区上方中央设置有n+阴极区,p基区两侧分别设有n区,右侧的n区内设置有p++分流区,p++分流区上表面的铝层与n+阴极区上表面的铝层相连构成阴极电极K;两侧n区、p基区、部分n+阴极区及部分p++分流区的上表面共同设置有一层栅氧化层,在栅氧化层上表面设置有重掺杂的多晶硅层,该多晶硅层作为栅极G;在阴极电极K与栅极G之间设置有磷硅玻璃层;n-漂移区下表面设置有nFS层,nFS层下表面设置有p+阳极区,p+阳极区的下表面设置有多层的金属化阳极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区浓度是9×1015cm-3~2×1016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基区和p++分流区间距是0.5μm~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p++分流区与p基区之间还设置有浅p体区,使得p++分流区与p基区通过浅p体区相连形成空穴电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浅p体区的长度是0.4μm~0.65μm;浓度是1×1015cm-3~2×1016cm-3;厚度是0.5μm~1μm。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步骤1:选用原始高阻区熔中照硅单晶抛光片作为n-漂移区;在经过处理的n-漂移区下表面,先进行磷离子注入,然后退火兼高温推进,形成nFS层;
步骤2:对步骤1处理后的硅片上表面进行减薄,并腐蚀,根据耐压要求确定预留的n-漂移区厚度;
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硅片进行干-湿-干氧化,通过光刻在上表面有源区内形成磷离子注入窗口,然后进行磷离子注入、退火并推进,形成n区;
步骤4:去掉步骤3处理后的硅片表面的氧化层,重新进行干氧氧化,然后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形成多晶硅层,并掺杂;
步骤5:对步骤4处理后的硅片,通过光刻形成p基区的硼离子注入窗口,然后利用光刻胶掩蔽进行硼离子注入,去胶后高温推进兼退火,形成p基区及终端区的p场限环,同时n区继续推进;
步骤6:在步骤5处理后的硅片的上表面通过光刻形成n+阴极区的磷离子注入窗口,然后利用光刻胶掩蔽进行磷离子注入,去胶后高温推进兼退火,形成n+阴极区及终端n+截止环;
步骤7:在步骤6处理后的硅片的上表面通过光刻形成p++分流区的硼离子注入窗口,然后利用光刻胶掩蔽进行硼离子注入,去胶后退火,形成p++分流区;
步骤8:在步骤7处理后的硅片的下表面采用硼离子注入及退火兼推进,形成p+阳极区;
步骤9:在步骤8处理后的硅片的上表面淀积磷硅玻璃,并在高温下回流实现元胞表面平整化;
步骤10:在步骤9处理后的硅片的上表面光刻形成淀积接触孔,然后淀积金属铝层,并反刻后合金化,形成阴极和栅极的压焊区图形;
步骤11:在步骤10处理后的硅片的下表面依次溅射铝、钛、镍、银四层金属化膜,经合金化后形成多层金属化的金属化阳极A;
步骤12:在步骤11处理后的硅片上表面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淀积氮化硅,并反刻,形成阴极和栅极压焊区隔离图形和终端钝化膜;
步骤13:在步骤12处理后的硅片的上表面甩聚酰亚胺膜并反刻,然后进行亚胺固化处理,完成表面钝化保护,最后划片、测试、封装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57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