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激活剂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6243.6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婧;孙刚正;陈琼瑶;宋永亭;王新;张玉真;耿雪丽;吴晓玲;林军章;曹功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12N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源 微生物 油藏 激活剂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激活剂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目标油藏各代谢期对应周期的确定,所述目标油藏各代谢期对应周期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2)各代谢期对应周期内激活剂各组成配比的确定,所述各代谢期对应周期内激活剂各组成配比由碳源与氮源配比以及碳源与磷源的配比组成;(3)目标油藏激活剂的现场注入,所述目标油藏激活剂的现场注入是指按照步骤(2)确定的激活剂配比进行激活剂现场注入。本发明具有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0%,投入产出比大于1:10,与微生物驱油相比成本降低幅度大于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激活剂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油藏岩石、流体的综合作用,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和油藏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现场应用前景。微生物采油按照微生物来源不同分为内源微生物驱油和外源微生物驱油两种,其中,内源微生物驱油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激活剂注入过程中,油井产出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呈现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类似的生长曲线,即存在明显的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共四个代谢期,差别在于不同类型油藏各代谢期对应的周期不同。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生长阶段激活剂组成中碳源、氮源和磷源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根据不同阶段激活剂组分碳源、氮源和磷源需求差异动态调整现场试验不同阶段激活剂配比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激活剂注入量、减少激活剂的浪费,从而降低微生物驱油投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激活剂的激活效率,从而提高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
CN110805417A公开了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取样;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现场试验。本发明具有调控思路清晰,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同时具有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 18.0%,投入产出比大于1:12。但该发明虽然对不同阶段实施调控,但是调控工艺或手段不同且调控的目的不同。
CN105201472A公开了一种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取样及油水分离;氧化还原电位现场测定;调控方案的制定,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制定具体的群落调控方案。本发明首先对油井产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结果判断微生物生长阶段,并根据微生物所处的阶段注入不同浓度的激活剂,从而调控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群落,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和现场试验效果显著的特点。但该发明只是针对菌群生长情况实施调控而不是针对微生物生长代谢阶段浓度差异实施的调控;同时调控的方法或手段不同,该发明只是对激活剂整体浓度的实施调整而没有调整激活剂组份,且激活剂中碳源浓度均大于氮源和磷源的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激活剂优化方法,本发明具有优化思路清晰,优化方法简单,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0%,投入产出比大于1:10。
本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激活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目标油藏各代谢期对应周期的确定
所述目标油藏各代谢期对应周期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
(2)各代谢期对应周期内激活剂各组成配比的确定
所述各代谢期对应周期内激活剂各组成配比由碳源与氮源配比以及碳源与磷源的配比组成。
(3)目标油藏激活剂的现场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6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