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6788.7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悦;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联网 技术 穿戴 监测 系统 | ||
一种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部分、控制与处理部分、电源、显示器和报警模块,信号采集部分包括肌力信号传感器,A/D转换器,肌力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A/D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与处理部分,包括主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接口连接;主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信号发射端通过4G网络与云平台无线连接。本发明有助于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估康复进展情况,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诊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肌力测试是测定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常用来评价患者肌肉功能损害的程度。通过肌力测试,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肌肉功能定量评价的数据,对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及运动医学科等都有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的肌力测试系统大都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需要专业医疗人员协助患者来使用,这就需要患者在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对患者身体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快速诊断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型便携式的肌力测试设备,但这些肌力测试仪仅提供了相对简易的操作方式,但无法做到对患者肌力状态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上报。医生无法得到充分全面的肌力测试数据,难以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制定康复计划。
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这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学技术、智能物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传感器技术,患者可将监测系统佩戴于腿部,对腿部肌力进行实时测试的一种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部分、控制与处理部分、电源、显示器和报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部分,包括肌力信号传感器,A/D转换器,所述肌力是指人体某部位在作自由运动时,该部位肌肉所产生的收缩力;肌力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A/D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控制与处理部分,包括主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接口连接;主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信号发射端通过4G网络与云平台无线连接;所述的电源采用电池,通过一个电源管路模块为肌力信号传感器、A/D转换器、报警模块、主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肌力信号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被测人体的肌力模拟信号,并将采集的肌力模拟信号输送给A/D转换电路,经A/D转换电路处理,将获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送给主控制器MCU,主控制器将获得的肌力数字信号经解析算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经四G网络传送给云平台,供主治医生实时观察出理。主控制器MCU同时将解析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显示器,显示。供被测人观察好了解自己的肌力状况。另外,主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阈值发现测试数据异常,则通过报警器报警。
本发明有益效果: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可穿戴肌力监测系统以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不仅患者随时了解身体状态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医护人员临床制定康复计划和评价康复疗效提供客观的数据,进而提高医疗信息化的总体水平。
本系统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6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氮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纸盒胚件上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