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6868.2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李霞;李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龄五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F23G5/00;F23G7/12;C05F17/20;C05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邓瑞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该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风选处理:将厨余垃圾进行晾干后,通过风选机进行分离,将筛选处的塑料制品和有机垃圾进行分类,将玻璃陶瓷等不可处理垃圾剔除,S2、粉碎处理:将有机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再将塑料制品进行热熔处理,随后进行制粒,最后由焚化炉进行火力发电处理,S3、混合发酵:将发酵菌活化后与有机垃圾进行混合搅拌。通过对有机垃圾进行粉碎再利用,可以提高厨余垃圾的利用率,避免剩余的厨余垃圾因为利用方法不到位,导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塑料的粉碎燃烧发电,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避免大量垃圾堆积,导致细菌的滋生、进而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目前对于处于垃圾的处理,多数城市是采用堆肥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未处理的厨余垃圾,采用堆肥的方式,一般处理周期较长,且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液不高,并且在堆肥的过程中,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选址较为困难,其次是一次性处理的量有限,无法进行大量的处理,随着近些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厨余垃圾的产生量较大,导致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在现场无法及时处置,导致了细菌和蚊虫的滋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通过该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对厨余垃圾的利用率以及出料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降低反射效果不佳、制作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风选处理:将厨余垃圾进行晾干后,通过风选机进行分离,将筛选处的塑料制品和有机垃圾进行分类,将玻璃陶瓷等不可处理垃圾剔除。
S2、粉碎处理:将有机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再将塑料制品进行热熔处理,随后进行制粒,最后由焚化炉进行火力发电处理。
S3、混合发酵:将发酵菌活化后与有机垃圾进行混合搅拌,然后通入厌氧罐内部进行沼气的生产。
S4、沼渣再利用:按照预定比例排出一定量的沼渣,然后混合筛选粉碎的营养土,压缩制粒包装。
S5、沼液再利用:按照预定比例排出一定量的沼液,先进行过滤沉淀,然后按照标准比例,与清水混合作为液体肥料进行喷洒。
进一步的,根据S1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厨余垃圾进行晾干时,采用28摄氏度的晾干气流进行干燥,通过风选机进行分离时,将塑料、有机垃圾和陶瓷、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离。
进一步的,根据S2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有机垃圾进行粉碎时,有机垃圾的颗粒直径低于5毫米,然后对塑料垃圾进行热熔处理,塑料垃圾需要保证颗粒直径低于2毫米。
进一步的,根据S2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塑料垃圾与易燃物进行混合,按照10: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投料到焚化炉中,通过燃烧带动轮机发电。
进一步的,根据S3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发酵菌采用食氢产甲烷菌和食乙酸产甲烷菌安装3: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活化溶液,然后与有机垃圾碎屑进行混合,添加适当的清水。
进一步的,根据S3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厌氧罐进行补料后,需要对厌氧罐进行抽真空,避免存在大量的氧气于罐内,有机垃圾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超过厌氧罐的二分之一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龄五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华龄五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6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