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及其索力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7502.7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曾滨;尚仁杰;许庆;邵彦超;荣华;耿岩;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预应力 智能 控制 调整 装置 及其 调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及其索力调控方法,调整装置安装在拉索断点处;包括承拉油缸、承拉活塞杆、伺服油泵、可调螺栓、伺服传动机构和智能控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在现有的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拉索中间断点安装连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伺服油泵顶动拉索断点端部的承拉活塞杆,通过伺服传动机构驱动拧进或拧出可调螺栓,实现对索力的智能调整,承拉油缸只有在索力调整时才施加油压,平时无油压,能够有效避免漏油;拧进拧出可调螺栓均是在可调螺栓不受力情况下进行,需要伺服传动机构输出的转动力矩较小,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推广使用,调节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预应力结构技术领域,用于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索力的智能控制和调整,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及其索力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结构在我国广泛应用,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等,预应力结构由于预应力筋松弛、混凝土收缩徐变、结构荷载变化等需要调整预应力值大小,也就是要调整索力,许多斜拉桥的拉索都是在使用中进行调整索力,调整索力经常会中断交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许多大跨度空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生过调整索力现象,空间结构调整索力也需要复杂的工艺、复杂程度胜过施工阶段的预应力张拉。
随着智能系统的应用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提高,实现预应力结构索力的智能控制、自动调整已经成为可能,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预应力结构索力的调控装置,而对于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索力的调控对于大跨度建筑结构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智能控制拉索预应力调整装置及其索力调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及其索力调控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拉索具有断点,且在所述拉索断点处的两个端头上固定有第一索头和第二索头;所述第二索头端面开设有避让孔;包括:承拉油缸、承拉活塞杆、伺服油泵、可调螺栓、伺服传动机构和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承拉油缸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索头固定连接;所述承拉油缸靠近所述第二索头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承压件;
所述承拉活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索头固定连接,其杆体穿入所述承拉油缸内部,并穿过所述承压件,另一端伸入所述避让孔内;所述承拉活塞杆上具有与所述承拉油缸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与所述承拉油缸远离所述第二索头的一端形成密封的油腔;所述承拉活塞杆由所述活塞块向所述第二索头方向的杆体上具有螺纹;
所述伺服油泵与所述油腔连通;
所述可调螺栓与所述承拉活塞杆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承压件和第二索头之间,并与所述承压件压紧贴合;
所述伺服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承拉油缸的外壁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可调螺栓转动;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伺服油泵和伺服传动机构的控制部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伺服油泵和伺服传动机构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拉索中间点预应力智能控制调整装置在现有的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拉索中间断点安装连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伺服油泵顶动拉索断点端部的承拉活塞杆,通过伺服传动机构驱动拧进或拧出可调螺栓,实现对索力的智能调整,承拉油缸只有在索力调整时才施加油压,平时无油压,能够有效避免漏油;拧进拧出可调螺栓均是在可调螺栓不受力情况下进行,需要伺服传动机构输出的转动力矩较小,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推广使用,调节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7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