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压缩机、电器以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8142.2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魏会军;黄秦;阙沛祯;胡艳军;董辉;向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F25B31/00;F25B43/02;F25B49/02;F04B4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王卫忠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压缩机 电器 以及 控制 方法 | ||
涉及压缩机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压缩机、电器以及控制方法,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缸以及高压缸,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包括背压腔,还包括第一分液器以及第二分液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经所述第一分液器接通至所述低压缸的进气端;所述第二分液器包括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背压腔接通,所述高压缸的进气端接通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具有回油孔,所述第一空腔中冷冻油经所述回油孔通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管经所述第二空腔接通至所述背压腔。设置成上下两独立空腔的第二个分液器,在高压缸吸气前增加汽油分离的功能,降低高压缸吸气带油,避免气缸压油,提高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压缩机、电器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级压缩机指分级逐步提高气体压力的压缩机,一般包括低压缸以及高压缸,或者也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中间级压力缸体。而其中双级增焓变频压缩机由于其在低温工况仍保持高效的特性,在空调、热泵热水器、冷冻冷藏等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常规双级增焓压缩机结构特点可概括为,高压级排气与壳体连通,壳体为高背压;高压级气缸为上气缸,低压级气缸为下气缸;增焓部件与泵体中间腔连通。通常为了提高能效,中间腔容积会尽量做大,对应的需要较大设计尺寸的镂空式法兰或隔板,导致其重量也会较大。为减小焊点下方质量,提高结构模态,也有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低压缸上置方案,将低压缸压缩气体直接排到壳体,再由壳体流向下气缸(高压缸)进行压缩。
但该方案提到的中背压双级增焓压缩机存在高压缸吸气时容易将壳体内部冷冻油吸入气缸的问题,冷冻油会随气态冷媒排出到系统中,使压缩机内部油量减少,导致泵体运动部件发生缺油磨损,损坏压缩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多级压缩机中冷冻油吸入气缸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压缩机、电器以及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缸以及高压缸,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包括背压腔,还包括第一分液器以及第二分液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经所述第一分液器接通至所述低压缸的进气端;所述第二分液器包括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背压腔接通,所述高压缸的进气端接通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具有回油孔,所述第一空腔中冷冻油经所述回油孔通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管经所述第二空腔接通至所述背压腔。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液器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分液器分隔为在上的第一空腔以及在下的第二空腔,所述回油孔开设于所述隔板。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高压进气管,所述高压进气管通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高压进气管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进气管的出气端接通至所述高压腔的进气端。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液器容积小于所述第二分液器的容积。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底部与所述背压腔之间连通有补气管路。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容积比大于等于1:1且小于5:1。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液器内空腔直径与连接其的进气管或出气管管径比值在1.2:1~1.5:1之间。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器,包括如前所述的多级压缩机。该电器可为空调、热泵设备、热水器设备或者冷冻冷藏设备。
本申请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级压缩机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步骤:
气态冷媒进入第一分液器;
气态冷媒经所述第一分液器处理后进入多级压缩机的低压缸;
经所述低压缸压缩后排气进入壳体的背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