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获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8450.5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鲁仁全;陈郑淦哲;张斌;饶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1/00 | 分类号: | G01K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输电 线路 纵向 等效 温度 获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移动载体的高度和架空输电线路上各个导线测量点的高度,将近地风速转换成各个导线测量点周围的高程风速;获取各个导线测量点的导线属性数据和当前状态数据;将各个导线测量点的高程风速、导线属性数据和当前状态数据输入至导线温度计算模型,以获得各个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根据各个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导线测量点的总数以及每两个位置相邻的导线测量点之间的线路长度,计算获得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从而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获取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加,使得电网的架空输电线路常常重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在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载流量越来越高的同时,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温度也在逐渐升高。当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超过导线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允许温度时,将会对架空输电线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环境温度高,风速相对较小,空调制冷等电器使用频率较大导致用电量激增,使导线载流量增加,加上气温和日照强度的增强,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往往会大幅度地上升。一旦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升高,则会进一步导致弧垂增大,弧垂过大时,就不再满足电网的安全运行需求,存在触电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严重危及了电网安全运行和沿线人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的准确计算对电网安全运维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计算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的常规方法是通过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对架空导线上各个测量点进行扫描来得到架空导线的实时温度,再根据导线的温度计算出弧垂值。但是这种方法成本巨大,并且架空输电线路的档距过长,在电网的某些架空导线空域还处于禁飞区,根本无法实现全程测量,而且机载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实际扫描导线过程中距离导线过远,无法准确地测量导线温度,从而导致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的计算不准确,间接影响线路的弧垂状态评估,不利于了电网安全运行。如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弧垂计算方法及其装置”(公开日2018.12.25,公开号CN109084687A)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获取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移动载体的高度和所述架空输电线路上各个导线测量点的高度,将当前近地风速转换成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周围的高程风速;
获取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导线属性数据和当前状态数据;
将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所述高程风速、所述导线属性数据和所述当前状态数据输入至导线温度计算模型,以获得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
根据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所述导线测量点的总数以及每两个位置相邻的导线测量点之间的线路长度,计算获得所述架空输电线路的纵向等效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将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所述高程风速、所述导线属性数据和所述当前状态数据输入至导线温度计算模型,以获得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包括:
将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所述高程风速、所述导线属性数据和所述当前状态数据输入至导线温度计算模型,以获得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关于导线温度的方程;
对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关于导线温度的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将所述方程迭代结束时所得的方程解作为目标导线温度,以获得各个所述导线测量点的目标导线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