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油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9247.X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举;杜志国;金立;石莹;郭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4/04 | 分类号: | C07C4/04;C07C11/04;C07C11/06;C07C1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油 制备 烯烃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低碳烯烃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原油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原油与C6以下的轻烃混合并进行抽提,得到轻烃与非沥青组分的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进行裂解得到裂解产物;所述裂解产物经分离得到低碳烯烃;其中,所述抽提的压力大于1MPa。本发明提供的原油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能够提高原油的裂解效率,有效减少裂解反应中的结焦现象,延长运行周期,且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烯烃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原油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有机化工原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尽管低碳烯烃的生产规模也在逐年增长,但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石脑油作为由原油制备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但近年来,随着中东油田伴生气以及美国页岩气的大量开采,这些廉价的油气资源作为乙烯原料大量使用,造成乙烯相关产品价格降低。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冲击,拓展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成为传统乙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将特殊的重质烃类,特别是未经加工处理原油,作为裂解炉原料,来生产低碳烯烃,有利于降低烯烃生产装置原料成本和能源消耗,快速适应市场裂解原料的供需变化。
原油中包含高分子量非挥发性组分,这些非挥发性组分在常规的裂解炉的对流段进行预热时,有小部分未被气化,未被气化的非挥发性组分随着混合气流夹带到辐射段,容易造成辐射段的结焦沉积,甚至堵塞辐射段,影响裂解产品的收率。
CN101583697A公开了一种用于裂解包含合成油的原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加氢加工包括如下物质的宽沸程等分部分:a在50℉到800℉范围内沸腾的基本上不含残油的通常液态的烃部分,和b在600℉到1050℉范围内沸腾的热裂解烃液体,以提供在73℉到1070℉范围内沸腾的合成原油,其包含大于25wt%的芳香族化合物,大于25wt%的环烷烃,小于0.3wt%的S,小于0.02wt%沥青质并且基本上不含除沥青质外的残油;2、向合成原油中加入在100℉到1050℉范围内沸腾的通常液态的烃组分;和3、在裂解炉中裂解由2产生的混合物以提供裂解流出物,其中裂解炉包括辐射盘管出口,其中裂解在足以得到大于单独裂解合成原油的最佳辐射盘管出口温度的辐射盘管出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在原油中混入现有的乙烯生产原料中,对原油进行稀释,改善原油的裂解性能,提高烯烃的转化率。但该方法受限于现有的乙烯生产原料来源限制,不能有效利用大量原油进行低碳烯烃的生产。
CN1957068A公开了一种含盐和/或微粒物质的烃原料的蒸汽裂化,该方法包括:a将包含盐和任选的微粒物质的未脱盐原料加入到热解炉的对流段;b将所述烃原料加热;c将该烃原料供给位于干点上游的闪蒸/分离容器;d将该烃原料分离成基本上贫含不挥发性组分和盐的蒸气相和富含不挥发性组分和盐的液相,所述液相在该闪蒸/分离容器上游对流段中的所有点处含有5%液相以维持盐和任何微粒物质呈悬浮态;e从该闪蒸/分离容器中以蒸汽相除去步骤a的50-95%烃原料和将该蒸气相裂化而制备包含烯烃的排出物;和f从该闪蒸/分离容器中与悬浮态中的盐和任何微粒物质一起以液相除去至少5%的烃原料。US3617493也公开了一种和上述方法相似的采用蒸汽裂解原油的方法。
CN1041967A公开了一种低品位原料的分解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分解炉中热分解处理含重馏分的低品位原料时,从上述分解炉的预热器中途抽出上述低品位原料,用气液分离方法从上述低品位原料中分离除去重馏分后,再使上述低品位原料返回上述预热器,进行热分解反应。
采用以上方法对原料进行闪蒸分离,所得的气相进行反应裂解,液相直接用作燃料油,造成了原料浪费,同时,流程复杂。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原油裂解效率,且能够减少裂解装置在辐射段的结焦和堵塞,从而降低运行成本的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流程复杂、裂解时容易发生结焦以及原油裂解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9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