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9750.5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6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天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热 传导性 轧辊 铝合金 工艺 应用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所述辊套结构包括铸轧辊套采用新型合金材料ZTGT‑2100经铸造、锻造及独特的性能热处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制造而成,使辊套具有超硬高热传导性性能,整体硬度高、变形稳定,热交换率高,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上应用技术,其铸轧辊辊芯内部循环水通道结构特征在于:所述辊芯采用一进六出循环水通道,极大的提高了通水截面积,可提高热量输送能力。本发明利用这种铸轧辊套具有超高硬度的机械性能和高热传导性的物理性能,其优良的材料和性能热处理工艺,极大的提高铸轧辊套的综合机械性能,使辊套的强度、硬度与塑性、冲击性能在平衡的基础上整体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铸轧轧制速度慢,成品坯料厚度尺寸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表面不均匀,版型不良等质量稳定性差特点。
高效高速轧制设备匹配与轧制工艺匹配还未形成行业标准,而影响减薄提速的主要原因是轧制操作工艺技术与铸轧辊套性能、轧机性能的匹配问题,在现有设备、工艺、技术基础上,铸轧减薄提速,主要存在轧制热交换效低影响结晶质量;轧辊强度、硬度不够影响板形质量;轧制工艺参数不匹配影响设备性能等问题。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6734786A,公开了一种高镁铝合金环件轧制的方法,该方法为,在坯料轧制过程中,将轧制温度控制在410±5℃,轧制速度控制在1200-1500mm/s。相比与传统的铝合金轧制工艺,上述高镁铝合金环件轧制的方法,降低了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进而避免了轧制过程中局部产生高温,进而避免了出现粘辊及裂纹等现象,降低了高镁合金环件的轧制成型的难度。
综上所述,配套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开发出的新型铝合金薄带工艺轧制技术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所述辊套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铸轧辊套采用新型合金材料ZTGT-2100经铸造、锻造及独特的性能热处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制造而成,使辊套具有超硬高热传导性性能,整体硬度高、变形稳定,热交换率高;
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上应用技术,其铸轧辊辊芯内部循环水通道结构特征在于:所述辊芯采用一进六出循环水通道,极大的提高了通水截面积,可提高热量输送能力。
优选的,所述辊套装配至铸轧机后,输送熔融状态铝液进入上下辊缝之间,可直接生产出固态的薄带铸轧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中,循环冷却系统的水温为30℃,水压为2.5MPa,流量控制在150m3/h;
循环水中加入絮凝剂和降凝剂,提高循环水的纯净度,减少循环水中的杂质,并且降低循环冷却系统进水温至25-30℃,提高流量至150m3/h,增加循环水热容量,提高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的加工工艺为:
轧辊辊面粗糙度Ra0.8μm,轧辊中凸度为0.5mm,提高轧辊与板形、轧制速度的匹配度。
优选的,所述超硬高热传导性铸轧辊套在铝合金薄带工艺应用技术的轧制工艺为:轧制速度为6m/min,板带厚度为2-3mm,铝液温度控制在700℃,轧制预应力为24000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天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天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9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