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0103.6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濑尾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2 | 分类号: | F16H61/12;F16H6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载控制装置,所述车载控制装置执行碰撞程度计算处理、指标值计算处理、以及损伤程度计算处理,所述碰撞程度计算处理为:在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的情况下,基于轴套与怠速齿轮的旋转速度差,计算表示轴套倒角与齿轮倒角的碰撞的大小的碰撞程度;所述指标值计算处理为:基于每当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时计算出的碰撞程度,计算与轴套倒角以及齿轮倒角的损伤相关的指标值;所述损伤程度计算处理为:通过对每当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时计算出的指标值进行累计,计算轴套倒角以及齿轮倒角的损伤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9-39453中,公开了一种同步啮合机构,所述同步啮合机构配备有:相对于轴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的怠速齿轮、能够在该轴的轴向上移动的轴套、以及使怠速齿轮与轴套的旋转同步的同步器锁环。
在该日本特开2019-39453中,基于轴套和同步器锁环接触的同步开始时的轴套位置与轴套和怠速齿轮啮合的齿轮啮合结束时的轴套位置之差,推定作为同步部件的同步器锁环的磨耗程度。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上述日本特开2019-39453中记载的技术中,当同步器锁环的磨耗没有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由这种磨耗引起的损伤程度并没有在上述轴套位置之差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同步器锁环的损伤小的状态下,不能计算出损伤程度。另外,在该文献1中,计算同步器锁环的损伤程度,但是,除了同步器锁环以外,对于同步啮合机构的部件,也希望能够从其损伤小的状态起计算出损伤程度。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载控制装置,适用于配备有同步啮合机构的车辆,所述同步啮合机构配备有:怠速齿轮,所述怠速齿轮相对于轴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具有花键;同步器毂,所述同步器毂与所述轴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花键;轴套,所述轴套配置在所述同步器毂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同步器毂的花键以及所述怠速齿轮的花键啮合的花键,能够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移动;同步器锁环,所述同步器锁环设置于所述同步器毂与所述怠速齿轮之间;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轴套在所述轴向上移动,通过所述轴套移动并使所述轴套的花键与所述怠速齿轮的花键啮合,所述同步啮合机构变成将所述轴与所述怠速齿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接通的卡合状态。该车载控制装置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构成为执行齿轮响声判定处理、碰撞程度计算处理、指标值计算处理、以及损伤程度计算处理,所述齿轮响声判定处理为:在使所述同步啮合机构形成卡合状态时,判定是否产生由形成于所述轴套的花键末端的轴套倒角与形成于所述怠速齿轮的花键末端的齿轮倒角碰撞而引起的齿轮响声;所述碰撞程度计算处理为:在由所述齿轮响声判定处理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轴套与所述怠速齿轮的旋转速度差来计算碰撞程度,所述碰撞程度表示所述轴套倒角与所述齿轮倒角的碰撞的大小;所述指标值计算处理为:基于每当判定为产生所述齿轮响声时计算出的所述碰撞程度,计算与所述轴套倒角以及所述齿轮倒角的损伤相关的指标值;所述损伤程度计算处理为:通过对每当判定为产生所述齿轮响声时计算出的所述指标值进行累计,计算所述轴套倒角以及所述齿轮倒角的损伤程度。
根据该结构,当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时,基于轴套与怠速齿轮的旋转速度差计算轴套倒角与齿轮倒角的碰撞程度,并且,基于该碰撞程度计算与轴套倒角以及齿轮倒角的损伤相关的指标值。并且,通过对每当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时计算出的该指标值进行累计,计算轴套倒角以及齿轮倒角的损伤程度。这里,该损伤程度是将判定为产生齿轮响声的情况下的轴套与怠速齿轮的旋转速度差作为起点而计算出的值,这样的旋转速度差,即使在轴套倒角或齿轮倒角的损伤小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掌握。从而,即使在同步啮合机构的轴套倒角或齿轮倒角的损伤小的状态下,也能够计算出损伤程度。
另外,在上述车载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碰撞程度计算处理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基于所述旋转速度差以及所述轴套的移动速度来计算所述碰撞程度的处理。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进行上述碰撞程度的计算时,除了上述旋转速度差之外,还加入了所述轴套的移动速度,因此,碰撞程度的计算精度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0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早强型再生微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涡轮分子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