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角支撑装置及转角模板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0361.4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6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兵;李坚;曾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2;E04G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支撑 装置 模板 组合 | ||
一种转角支撑装置,包括一转角件、一第一延伸板及一第二延伸板,转角件包括一第一转角板及连接于第一转角板一侧的一第二转角板,第一延伸板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角板,第一延伸板及第一转角板用于支撑一第一木模板,第二延伸板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转角板,第二延伸板及第二转角板用于支撑一第二木模板。本发明提供的转角支撑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对第一木模板及第二木模板的有效支撑,而且,有利于提高木模板的使用次数以及简化安装第一木模板和第二木模板的过程,提高施工效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角模板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角支撑装置及转角模板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领域中,虽然铝模板已经大规模普及,但是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部分建筑结构的浇筑空间的构造需要配合使用铝模板及木模板。
现有技术中,构造转角浇筑空间时,通常需要专业的木工制作符合尺寸的木模板拼装成角,而且需要多次拼装调试,使得木模板拼装后的稳固性差以及木模板的拼装效率底,同时木模板在一次使用后即不可再用,消耗量较大,不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角支撑装置,使拼接后的木模板稳固性佳,同时拼接效率高,且木模板可多次循环使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角支撑装置的转角模板组合。
一种转角支撑装置,包括一转角件、一第一延伸板及一第二延伸板,所述转角件包括一第一转角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角板一侧的一第二转角板,所述第一转角板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延伸板包括一第三表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一延伸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并与所述第一转角板可活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第四表面及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第一木模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角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及所述第二转角板用于支撑一第二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角板包括一第五表面及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的一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容置槽。
所述第二延伸板包括一第七表面及与所述第七表面相对的一第八表面,所述第二延伸板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七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平齐,所述第八表面及所述第五表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角板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延伸板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置,所述转角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以使所述第一转角板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角板设置有至少一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贯穿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面及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延伸板设置有至少一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贯穿所述第七表面及所述第八表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四滑槽相对设置,所述转角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滑槽及所述第四滑槽以使所述第二转角板与所述第二延伸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沿远离所述第二转角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滑槽沿远离所述第一转角板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板及所述第二延伸板上贯穿设置多个定位槽,多个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木模板及所述定位槽以将所述第一木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板,多个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木模板及所述定位槽以将所述第二木模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板包括一第一主体部及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滑槽及多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转角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0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生产用除尘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接地状态智能感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