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电池塑壳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1083.4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9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强;韩峰;张志滔;张开叶;王斌;梁士国;纪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昊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9/00;C08L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7 | 代理人: | 王影 |
地址: | 313117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电池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85‑93%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5‑10%聚碳酸树脂,1‑5%聚酰胺;所述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9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8%聚碳酸树脂,2%聚酰胺;所述塑壳是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按重量份称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树脂以及聚酰胺,将上述三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制得耐冲击电池塑壳。塑壳经过耐酸检测,产品无变形,在常温和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缺口冲击实验,耐冲击强度也较好,符合行业期待。同时,制备本发明所述塑壳所需原料较少,只有三种原材料,通过三种原材料之间配合能达到耐酸、强度高的效果,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低,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电池塑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塑壳通过将蓄电池放置在蓄电池塑壳内,将蓄电池组集中在一起使用,然而现有的蓄电池塑壳在使用时遇到比较颠簸的情况下,会造成蓄电池塑壳被碰撞,使蓄电池塑壳破裂,损坏到内部蓄电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电池塑壳。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冲击电池塑壳,所述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85-93%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5-10%聚碳酸树脂,1-5%聚酰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87-9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6-9%聚碳酸树脂,2-4%聚酰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9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8%聚碳酸树脂,2%聚酰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壳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9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7%聚碳酸树脂,3%聚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塑壳是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按重量份称取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树脂以及聚酰胺,将上述三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制得耐冲击电池塑壳。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
耐冲击电池塑壳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树脂、聚酰胺为原料,通过其共同作用,能够很好的改善其强度和耐酸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耐冲击电池塑壳经过耐酸检测,产品无变形,在常温和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缺口冲击实验,耐冲击强度也较好,符合行业期待,同时,制备本发明所述塑壳所需原料较少,只有三种原材料,通过三种原材料之间配合能达到耐酸、强度高的效果,使用的原材料成本较低、易于获取,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按重量份称取85k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10kg聚碳酸树脂以及5kg 聚酰胺,将上述是三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制得耐冲击电池塑壳。
实施例2
按重量份称取90k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5kg聚碳酸树脂以及5kg 聚酰胺,将上述是三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制得耐冲击电池塑壳。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昊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昊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1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