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2822.1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7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任中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中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木柱 加固 底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包括护体、防撞棉和转把一,所述护体内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棉,所述防撞棉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一侧设置有丝杆一,所述丝杆一一端设置有所述转把一,所述丝杆一下方设置有丝杆二,所述防撞棉与所述护体粘接,所述夹板与所述丝杆一转动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护体、防撞棉、夹板、丝杆一和转把一,不仅能够对不同规格尺寸的古建筑木柱底座进行加固,避免古建筑木柱底座加固困难造成木柱支撑不牢固,而且还能够对古建筑木柱底座进行防撞,避免古建筑木柱底座发生碰撞造成木柱变形受损,提高了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加固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国内,很多古村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仍保留有大量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及其物质载体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还是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对古建筑特别是古建筑的木柱进行加固都是必需的重要环节。
目前,现有的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多数采用固定结构,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尺寸不同,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加固困难造成木柱支撑不牢固,同时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长时间裸露,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发生碰撞造成木柱变形受损,降低了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加固的质量,其次,现有的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大都采用简易结构,由于缺少密封部件,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受潮造成根基发霉,进而导致木柱坍塌,不能满足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尺寸不同,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加固困难造成木柱支撑不牢固,同时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长时间裸露,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发生碰撞造成木柱变形受损,降低了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加固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包括护体、防撞棉和转把一,所述护体内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棉,所述防撞棉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一侧设置有丝杆一,所述丝杆一一端设置有所述转把一,所述丝杆一下方设置有丝杆二,所述防撞棉与所述护体粘接,所述夹板与所述丝杆一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一与所述护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把一与所述丝杆一插接,所述丝杆二与所述护体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二一端设置有转把二,所述转把二一侧设置有卡边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把二方便对所述丝杆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边一中部贯穿有紧固螺栓一,所述护体上方设置有套盖,所述套盖上方设置有缩管,所述套盖与所述缩管一侧壁上设置有卡边二,所述卡边二中部贯穿有紧固螺栓二,所述缩管内侧设置有防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潮板能够对木柱底座进行防潮。
进一步的,所述转把二与所述丝杆二插接,所述卡边一成型于所述护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卡边一能够使方便对所述护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卡边一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盖与所述护体通过卡槽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套盖方便对所述护体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缩管与所述套盖热熔连接,所述卡边二成型于所述套盖上,所述卡边二成型于所述缩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卡边二方便对所述套盖以及所述缩管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中琦,未经任中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2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存储硬盘的多联可旋转接头
- 下一篇:伸缩旋钮及包含其的燃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