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4114.1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玥;香宝;王洪良;陈诗华;杨昊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22/00;A01G20/00;A01G17/00;A01G2/1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径流 拦截 降低 污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黑豆果、紫穗槐、胡枝子、刺五加和苜蓿植物,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不同坡度的坡耕地设置植物拦截带的带间距,其中: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8.5M;10°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7.0M;1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5.0M;20°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3.0M;2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2.5M。该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通过植物拦截带技术模式,增加了对土壤颗粒的拦截作用,减少了农田径流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的发生,紫穗槐、苜蓿、胡枝子、黑豆果和刺五加植物拦截带带内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根据全国第二次污染普查公报,农业源总氮排放量为141.49万吨,总磷排放量为21.20万吨,其中种植业总氮排放量为71.95万吨,总磷排放量为7.62万吨,种植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区,因此,加强东北地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研究,阻断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坡耕地面积比例大,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8.7%,植物拦截技术不仅在阻断径流、拦截养分等方面有显著效果,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在坡耕地以某一间距沿等高线种植植物草带,对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占地面积少、工程量小,目前国内对植物拦截技术的研究多集中于三峡库区和四川红土区等坡度较大的区域,针对东北地区坡耕地玉米田的植物拦截技术有待系统研究,因此,设计出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对于目前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农田径流拦截降低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黑豆果、紫穗槐、胡枝子、刺五加和苜蓿植物,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不同坡度的坡耕地设置植物拦截带的带间距,其中:
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8.5M;
10°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7.0M;
1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5.0M;
20°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3.0M;
25°坡耕地植物种植推荐带间距为2.5M;
所述不同植物的拦截带宽不同,其中:
黑豆果推荐1.5M带宽,带内“品”字形种植;
紫穗槐推荐1M带宽,带内双行种植;
胡枝子推荐1.5M带宽,带内“品”字形种植;
刺五加推荐1.5M带宽,带内单行种植;
紫花苜蓿推荐0.5M带宽,带内双行种植;
所述不同植物的拦截带株距不同,其中:
黑豆果推荐株距40CM~70CM;
紫穗槐推荐株距30CM~50CM;
胡枝子推荐株距20CM~25CM;
刺五加推荐株距15CM~20CM;
苜蓿推荐株距10CM~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4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