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数控制造现场刀具流转管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4630.4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6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李春雷;郭国彬;舒建国;申俊;宋戈;汪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K17/00;G06Q10/08;G06Q5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数控 制造 现场 刀具 流转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数控制造现场刀具流转管控方法,属于数控机械加工管理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每把刀具上安装RFID芯片;b、将刀具信息写入到RFID芯片中;c、与刀具运输车的刀孔信息进行绑定;d、取出刀具安装至机床刀库;e、替换原有人工输入的刀具信息;f、更新刀具芯片信息;g、完成刀具转运信息与系统数据绑定;h、使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进行刀具识别和清点。本发明能保证每把刀具唯一标识,可被快速的识别和区分,同时使用写入刀具信息的RFID芯片自动传递信息,可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提升现场刀具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数控机械加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数控制造现场刀具流转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控制造车间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车间生产节奏加快,加工的零件复杂程度也出现了大幅提升。因此,数控制造现场对刀具的需求量和流转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准确的刀具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车间生产节奏不会因缺少刀具而受影响,还可以保障零件的加工质量。传统的车间刀具识别管理仍主要借助于人工及条形码方式,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效率较低,同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向机床数控系统输入刀具参数完成建刀,存在较大的出错风险。
公开号为CN 103076764A,公开日为2013年05月0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动态刀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刀具管理系统由刀具信息自动采集层、刀具自动识别层和数据管理层组成,刀具信息自动采集层和刀具自动识别层之间的通讯通过RS232接口连接,刀具信息自动采集层和刀具自动识别层分别通过现场总线连接上位机,将刀具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的数据库中;
所述刀具信息自动采集层,在刀柄或联接副上安装RFID芯片,相应的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装刀位置、自动换刀位布置RFID读写头,实现装载刀具时刀具信息的自动采集,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后台刀具自动识别层,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实时数据源;
所述刀具自动识别层,根据刀具信息自动采集层提供的实时信息,将刀具加载于正确的刀具位,并将刀具信息传输入数控机床系统变量,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刀具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加工过程中刀具换刀时将刀具剩余寿命时间写入刀具上的RFID芯片中,实时更新刀具的寿命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层,用于管理刀具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动静态信息。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数控系统动态刀具管理方法,能够为实现全生产车间的刀具网络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场刀具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数控制造现场刀具流转管控方法,本发明能保证每把刀具唯一标识,在现场对刀具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带有RFID芯片的刀具可被快速的识别和区分,同时使用写入刀具信息的RFID芯片自动传递信息,可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提升现场刀具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RFID的数控制造现场刀具流转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每把刀具上安装RFID芯片,在测刀仪和机床刀库上分别安装RFID固定读写模块,对刀具进行测量,在机床上位机和中央刀库装卸站上分别安装手持式RFID读写器;
b、刀具完成测量后,测刀仪与RFID固定读写模块,将刀具信息写入到RFID芯片中,用于对刀具唯一编码;
c、刀具在转运时,采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读取刀具芯片信息,并与刀具运输车的刀孔信息进行绑定;
d、刀具运输车到达机床刀库时,操作人员按照机床上位机提供的刀具装载列表进行刀具校验,并取出刀具安装至机床刀库;
e、刀具进入机床刀库后,通过固定在机床刀库中的RFID固定读写模块读取刀具芯片信息,替换原有人工输入的刀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4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管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备防风功能的光伏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