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基催化剂性能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4721.8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煜;许芸;左程;孟春强;蔡彦吟;张乾;延寒;张天翼;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1J38/02;B01J38/12;B01D53/86;B01D53/50;B01D53/5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乔炜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性能 试验装置 | ||
一种炭基催化剂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床脱硫‑再生塔、烟气系统、再生加热系统和再生系统;固定床脱硫‑再生塔内部设有固定床,固定床脱硫‑再生塔设有烟气入口和物料出口、烟气出口和物料入口,还设有热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烟气系统包括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和增压风机,进、出口烟道分别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连接,增压风机设置于进口烟道上;再生加热系统包括热空气循环管道和连接于空气循环管道上的冷空气入口管道、空气出口管道、循环风机和电加热器;再生系统包括氮气罐、氮气入口管道和解析气进出口管道,氮气罐通过氮气入口管道与烟气入口连接,解析气进出口管道与出口烟道连接。该装置用于检验炭基催化剂脱除烟气中各污染物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基催化剂性能试验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炭基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炭基吸附材料,其对SO2等具有较强的吸附催化作用。由于炭基催化剂比活性炭更加耐压、耐磨损、耐冲击,其比表面积比活性炭小,但炭基催化剂表面在制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脱硫活性点,使SO2易催化氧化而吸附在其表面,因此炭基催化剂脱硫性能并不亚于活性炭,同时在强度和经济性方面,炭基催化剂都要优于活性炭,因此其更适合投用于大型脱硫装置。
炭基催化剂干法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也可脱除烟尘、SO3、重金属等杂质。该技术基本不消耗水,节省大量水资源,脱硫效率高、脱硫副产品是高浓度SO2,便于资源化利用,在电力、垃圾焚烧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炭基催化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原理为:烟气在炭基催化剂的吸附及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SO2和O2及H2O发生反应生成H2SO4,H2SO4吸附在炭基催化剂表面;同时利用炭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烟气中NOx与氨气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生成N2,实现了烟气的脱硫脱硝。吸附催化反应后的炭基催化剂进行再生后循环利用。
炭基催化剂的性能是炭基催化法脱硫脱硝技术的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对所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检验,为关键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炭基催化法烟气净化技术的吸附和再生功能结合到同一个固定床内的炭基催化剂性能试验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炭基催化剂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床脱硫-再生塔、烟气系统、再生加热系统和再生系统;
所述固定床脱硫-再生塔内部设有固定床,底部设有烟气入口和物料出口,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和物料入口,两侧分别设有热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
所述烟气系统包括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和增压风机,所述进、出口烟道分别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连接,所述增压风机设置于进口烟道上;
所述再生加热系统包括冷空气入口管道、热空气循环管道、空气出口管道、循环风机和电加热器,所述热空气循环管道两端分别与热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连接,所述冷空气入口管道连接于热空气循环管道上,所述空气出口管道连接于热空气循环管道靠近热空气出口处,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热空气循环管道靠近热空气入口处;
所述再生系统包括氮气罐、氮气入口管道和解析气进出口管道,所述氮气罐通过氮气入口管道与烟气入口连接,所述解析气进出口管道与出口烟道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固定床脱硫-再生塔内部在固定床底部设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多孔板在通孔处设置有风帽。
所述固定床内设有若干层空气加热盘管,所述空气加热盘管两端分别与热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4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