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5379.3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武;龙天明;晋昊;陈松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管梁 回弹 曲率 建模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根据方管梁的弯曲过程,建立方管梁载荷模型;获取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残余应力模型、残余弯矩模型,其中,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包括:方管高度、方管宽度、以及方管厚度;根据所述残余应力模型及所述残余弯矩模型生成方管梁回弹曲率模型,能直观的反应塑性加工出现的回弹情况,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为塑性加工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建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件加工领域,会对工件进行塑性弯曲,弯曲的回弹曲率会关系到最终的工件准确率,因此在工件进行塑性加工之前,获取回弹曲率模型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实验法,即根据弯曲试验测量成形半径和成形角度,确定弯曲半径和成形半径,弯曲角度与成形角度之间的关系,据此进行模具和工艺设计,但这种方法的实验成本高,效率低,误差大,因此不能给塑性加工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直观的反应塑性加工提供的回弹情况,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为塑性加工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方法,包括:
根据方管梁的弯曲过程,建立方管梁载荷模型;
获取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残余应力模型、残余弯矩模型,其中,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包括:方管高度、方管宽度、以及方管厚度;
根据所述残余应力模型及所述残余弯矩模型生成方管梁回弹曲率模型。
优选地,所述残余应力模型为:
he=ρ·σs/E;
其中,Δk为回弹曲率,σs为材料屈服强度,E为弹性模量,σr为残余应力,y为以方管梁中心建立坐标系的纵坐标,h为方管梁高度,he为弹性核高度,ρ方管梁在弯曲截面处弯曲半径。
优选地,所述残余弯矩模型为:
Mr=0;
其中,Mr残余弯矩,t为方管厚度。
优选地,所述方管梁回弹曲率模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管梁回弹曲率的建模装置,包括:
方管梁载荷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方管梁的弯曲过程,建立方管梁载荷模型;
中间模型建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残余应力模型、残余弯矩模型,其中,所述方管梁载荷模型的参数包括:方管高度、方管宽度、以及方管厚度;
方管梁回弹曲率模型生成模型,用于根据所述残余应力模型及所述残余弯矩模型生成方管梁回弹曲率模型。
优选地,所述残余应力模型为:
he=ρ·σs/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5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削金属废料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切断电源的手机充电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