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于PCB行业AOI工序的自动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6036.9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吴建国;刘学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3/00 | 分类号: | H05K13/00;H05K13/04;H05K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人 技术 应用于 pcb 行业 aoi 工序 自动化 设备 | ||
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于PCB行业AOI工序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进出料装置、第一双面粘尘装置、移栽装置、视觉定位装置、第一AOI光学检测机、第二AOI光学检测机、机器人装置、第一激光标识装置、对接吸附装置、第二双面粘尘装置、第二激光标识装置。本发明合理地将PCB板的双面清尘、双面检测、翻板、激光打标工艺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执行,整个生产过程效率更快,缩短了产品的整个运行周期,且结构紧凑,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又因为此工艺是基于自动化设备实现的,自动化具有高效稳定的特性,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和高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CB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AOI上下料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于PCB行业AOI工序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PCB板加工生产过程中,包括AOI工位上料、贴标或喷码工位、人工上下PCB板工位,PCB板进行A0I检测时需要检测双面,在整条PCB板加工生产线上需要安排大量的操作工人进行各个工位操作,这种原始的PCB板AOI 生产线的方式不仅生产效率慢,人工量大,而且各个工位可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品,其次在进行A0I检测时只能先检测PCB板A面后由人工翻板,再进行检测B面,生产效率十分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于PCB行业AOI工序的自动化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于PCB行业AOI工序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进出料装置、第一双面粘尘装置、移栽装置、视觉定位装置、第一AOI光学检测机、第二AOI光学检测机、机器人装置、第一激光标识装置、对接吸附装置、第二双面粘尘装置、第二激光标识装置;
所述进出料装置包括机架、进料推车、出料推车,所述第一双面粘尘装置设置于进出料装置的旁侧,所述移栽装置设置于进出料装置和第一双面粘尘装置的进料区的上方,所述视觉定位装置设置于进出料装置的出料区的上方,所述第一AOI光学检测机和第二AOI光学检测机分别设置于第一双面粘尘装置和进出料装置的后侧,所述机器人装置设置于第一AOI光学检测机和第二AOI光学检测机之间,所述第一AOI光学检测机上的检测口处设有第一激光标识装置,第一AOI光学检测机上的检测口上方设有对接吸附装置,所述第二AOI光学检测机上的检测口处设有第二双面粘尘装置、第二激光标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料装置的机架上设有并列且分别对应进料推车和出料推车的进料区和出料区。更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料装置的机架上的进料区和出料区均为长方体空间,且前侧为推车进口,后侧设有推车限位件和推车锁紧气缸,左右两侧设有推车导向件,所述第一双面粘尘装置的进料区对应机架的进料区。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料装置的进料推车和出料推车均包括推车本体和设置于推车本体顶部的料盒。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装置包括横移模组、第一升降模组、第一吸盘组,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安装于横移模组的滑座上,所述第一吸盘组安装于第一升降模组的滑座上且其吸附面朝下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移栽装置的第一吸盘组上安装有掉板检测传感器、PCB板和隔纸区分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吸附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模组、第二吸盘组,第二升降模组的滑座上安装有吸附面朝下设置的第二吸盘组。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装置包括机器人底座、六轴机器人、第三吸盘组、第四吸盘组,所述六轴机器人安装于机器人底座上,六轴机器人的T轴上安装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吸盘组和第四吸盘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第一双面粘尘装置、移栽装置、视觉定位装置、第一AOI光学检测机、第二AOI光学检测机、机器人装置、第一激光标识装置、对接吸附装置、第二双面粘尘装置、第二激光标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6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