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废气外排系统的点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6682.5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王跃跃;马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废气 外排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废气外排系统的点胶设备,包括基台、承载单元、点胶单元、外罩体以及废气外排单元。外罩体安装固定于基台上,以共同围拢而成一容纳腔。承载单元和点胶单元均内置于容纳腔内。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治具以及第一驱动部。承载治具布置于基台的正上方,且其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点胶单元包括点胶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点胶器分别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其相对于承载治具完成对位。废气外排单元包括有风机、风管。风机布置于外罩体以外。风管的一端口安装于外罩体上,且与容纳腔相沟通,而其另一端口与风机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废气外排系统的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电器设备向小型化趋势发展明显,电子零件也因此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发展。点胶是电子元器件产品加工制造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电子装联领域、3C、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半导体、汽车电子等领域中,都需要用到点胶设备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加固、补强等工序。点胶设备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可实现三维路径点胶。
在现有技术中,点胶设备主要由基台、承载单元、点胶单元以及外罩体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外罩体安装固定于基台上,以形成一容纳腔。承载单元和点胶单元均内置于上述容纳腔内。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治具以及第一驱动部。承载治具用来承载待点胶件。承载治具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点胶单元包括点胶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点胶器分别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其相对于承载治具完成对位。随后,点胶器发生动作,正式进入到点胶工序。在点胶进程中,胶水固化反应或氧化反应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有机废气(例如乙醇或硫化物蒸汽),并积聚于容纳腔内。当可燃有机废气浓度值达到一定值时,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燃爆现象,进而使得点胶设备极易因爆炸现象而受损,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故,本发明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具有废气外排系统的点胶设备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具有废气外排系统的点胶设备,其包括基台、承载单元、点胶单元、外罩体以及废气外排单元。外罩体安装固定于基台上,以共同围拢而成一容纳腔。承载单元和点胶单元均内置于容纳腔内。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治具以及第一驱动部。承载治具用来承载待点胶件。承载治具布置于基台的正上方,且其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点胶单元包括点胶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点胶器分别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其相对于承载治具完成对位。废气外排单元包括有风机、风管。风机布置于外罩体以外。风管的一端口安装于外罩体上,且与容纳腔相沟通,而其另一端口与风机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废气外排单元还包括有废气收纳部以及软管。废气收纳部布置于承载治具的正上方,且跟随承载治具进行同步位移运动。软管的一端口与废气收纳部相连通,而其另一端口与风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废气收纳部包括收纳组件、第四驱动部以及第五驱动部。收纳组件分别在第四驱动部、第五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当第一驱动部发生动作时,第四驱动部同时发生动作以驱动收纳组件同步地跟随承载治具进行位移运动,直至承载治具连同收纳组件均相对于点胶器对位完成。第五驱动部发生动作,以调整收纳组件和承载治具之间的间隔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6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