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转印工艺的自动化控制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6720.7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9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郭颖;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德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B65H23/26;B65H16/06;B65H23/038;B65H20/16;B65H1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转印 工艺 自动化 控制 装备 | ||
1.一种水转印工艺的自动化控制装备,包括流膜槽(1)、设于所述流膜槽(1)的支撑脚(11)、设于所述流膜槽(1)上方的上升架板(2)、设于所述上升架板(2)的调直机构(3)、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安装架(4)、设于所述安装架(4)的越肩式夹持机构(5)、设于所述越肩式夹持机构(5)后方的接收运送机构(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压力辊(7)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工作电机(8);
所述调直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4)上的半开式上料槽(4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半开式上料槽(41)的料辊(42)、设于所述料辊(42)的第一工作齿(4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主动轴(31)、套设于所述主动轴(31)与所述工作电机(8)的主动皮带(8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轴(31)的驱动轮(32)、设于所述驱动轮(32)的外驱动齿(321)、设于所述驱动轮(32)的内驱动齿(322)、设于所述外驱动齿(321)与所述内驱动齿(322)的缓冲带(32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的第一传动轮(33)、与所述第一工作齿(43)相啮合的从动齿(33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驱动轴(34)、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第二工作齿(341)、滑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34)的第一伞齿轮(342)、滑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34)的第二伞齿轮(343)、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一级啮合齿(344)、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二级啮合齿(345)、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防护箱(34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护箱(346)的调节轴(347)、套设于所述调节轴(347)的二级传动齿(348)、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342)与所述第二伞齿轮(343)的配重环(349)、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第一轴套(35)、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且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34)的三角梁(351)、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第一固定块(352)、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的第二固定块(35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352)的整合块(354)、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353)的第一推块(355)、设于所述第一推块(355)的弧面挤压槽(356)、设于所述整合块(354)的整合斜面(35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52)与所述整合块(354)的正挤压弹簧(358)、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53)与所述第一推块(355)的反挤压弹簧(359)、固定连接于所述流膜槽(1)的支承块(3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承块(36)的精密螺纹杆(361)、固定连接于所述精密螺纹杆(361)的旋转伞齿轮(362)、设于所述上升架板(2)的上升槽(21)、滑动连接于所述上升槽(21)的调直辊(36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直辊(363)的夹持块(364)、设于所述流膜槽(1)右侧的反推块(37)、设于所述反推块(37)的反推斜面(371)、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第二轴套(372)、设于所述反推块(37)的密封块(373)、设于所述密封块(373)的密封槽(374)、连通所述密封槽(374)的泄压孔(375)、套设于所述密封块(373)的密封盖板(376)、连接所述密封盖板(376)的密封弹簧(377)、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4)的回位弹簧(378)和与所述密封弹簧(377)连接的第二推块(379);所述夹持块(364)与所述精密螺纹杆(361)可转动连接;
所述越肩式夹持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升架板(2)的静电发生器(51)、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升架板(2)的导正盘(5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导正盘(52)的越肩盘(53)、设于所述越肩盘(53)的半开式越肩腔(531)、设于所述导正盘(52)的导正齿(521)、设于所述越肩盘(53)的第一齿轮腔(532)、与所述第一齿轮腔(532)连通的第一滑动腔(5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腔(533)的旋转轴(534)、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532)且套设于所述旋转轴(534)的第一旋转齿(535)、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534)的端盖(536)、套设于所述旋转轴(534)的挤压弹簧(537)、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轴(534)的吸附板(538)、设于所述吸附板(538)的弧形吸附面(539)和连接所述静电发生器(51)与所述越肩盘(53)的导线(54);所述弧形吸附面(539)表面为镜面;所述导正齿(521)与所述第一旋转齿(535)相啮合;
所述接收运送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4)与所述流膜槽(1)的曲线槽(61)、设于所述曲线槽(61)末端的释放齿(611)、设于所述曲线槽(61)上方的埋线槽(62)、设于所述压力辊(7)后方的辅助辊(63)、设于所述辅助辊(63)上的压力齿(631)、设于所述埋线槽(62)且套设于所述压力齿(631)的运行皮带(632)、滑动连接于所述曲线槽(61)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运行皮带(632)的移动块(63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块(633)的张紧辊(634)、套设于所述张紧辊(634)的压缩齿轮(635)、设于所述曲线槽(61)的释放槽(63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释放槽(636)的压缩齿条(637)、设于所述释放槽(636)的弹簧孔(638)、设于所述弹簧孔(638)的释放弹簧(639)、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缩齿条(637)末段的启动条(64)、设于所述越肩盘(53)末端的凸缘(641)、滑动连接于所述上升架板(2)的接收梁(642)、滑动连接于所述接收梁(642)的接收板(643)、设于所述接收板(643)上的接收齿条(644)、套设于所述张紧辊(634)的接收齿轮(645)、连接所述接收梁(642)与所述接收板(643)的接收弹簧(646)、套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342)与所述辅助辊(63)的工作皮带(647)和连接所述工作电机(8)与所述压力辊(7)的第一驱动带(6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德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德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67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