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8481.9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晗;刘君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彭辉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样品 微小 物质 分离 方法 | ||
1.一种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方法为非疾病的诊断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表面修饰有特异性结合单元的捕获载体;
b、将含有目标微小物质的生物样品和所述表面修饰有特异性结合单元的捕获载体共孵育以使得目标微小物质与所述特异性结合单元特异性结合,得到含有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的生物样品;
c、对所述含有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的生物样品施加超声场,使得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沿所述超声场方向运动,将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从所述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来;
步骤b和c包括:
向承载所述生物样品的微流控芯片施加超声场形成驻波且驻点分布为闭合区域,使得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向所述闭合区域运动并滞留在所述闭合区域;向所述闭合区域通入缓冲液,对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进行冲洗,将所述闭合区域中未特异性结合在所述捕获载体上的所述生物样品冲出所述闭合区域实现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的分离;
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管道、分离室和捕获室,混合管道的起点具有捕获载体与生物样品入口,分离室上具有缓冲液入口,分离室的出口为叉口结构,具有非目标微小物质出口和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出口,捕获室上具有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入口,捕获室的末端具有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出口,所述混合管道为弯曲管道结构,所述闭合区域分布于所述捕获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载体的声学比对因子大于零,
声学比对因子的公式
其中,ρp与ρm分别为所述捕获载体与所述生物样品的密度,βp与βm分别为所述捕获载体与所述生物样品的压缩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载体的直径为0.5μm~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载体的材质为聚苯乙烯、二氧化硅、乳胶、聚丙烯及聚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结合包括抗原抗体的结合、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核酸序列的互补杂交、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以及化学键之间的结合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结合单元通过物理吸附方式或者共价键结合在所述捕获载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场的频率为20kHz~20M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与所述生物样品的流速比为(0.1~10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的所述缓冲液的流速为2m/s~10m/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室为圆形捕获室,施加的所述超声场波长的一半等于所述圆形捕获室的直径,使得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滞留于所述圆形捕获室的圆心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中微小物质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基底为超声换能器材料,所述捕获室的外表面的两侧平行分布有插齿电极,对插齿电极施加一定频率的电信号激发超声换能器材料的基底,在捕获室中形成超声驻波场,使得所述捕获载体-目标微小物质复合体滞留于所述捕获室的驻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4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曳引钢带无损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轴倒挡齿轮滚齿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