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505.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9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仙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16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浮 水体 表面 油污 吸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属于水处理领域,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在本吸附球未使用前,自锁层可以将内锁飘绳封锁,使其贴附在自封锁飘杆表面,进而使氦气浮球沉在水体内部,当本吸附球投入水体进行吸油时,随着吸附时间延长,吸附浮球内吸附的油污逐渐增多,可以沿着内吸油层并通过导油杆进入到油封条内,从而溶解自锁层并解封内锁飘绳,配合氦气浮球向上的浮力作用,对内锁飘绳产生拉扯力,使其从半隔离层的豁口处被释放,此时氦气浮球上浮直至飘在水体表面上方,便于及时提醒本吸附球吸油饱和,从而及时回收并投放新的吸附球,进而在有效保证本吸附球利用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对水体表面油的吸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
背景技术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人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现有对于含油水体进行修复时,通常采用大面积喷洒水体吸附剂以及浮在水面的修复装置两种方式,但是第一种方式,在水体修复后,吸附剂通常会沉入水底,对于吸附剂的回收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较大,造成整个水体修复过程的修复效率低下,第二种方式在使用时,对于水体的吸附悬浮物进行水体修复的效果较好,但是难以掌控回收的时间,过早回收容易造成吸附材料的利用率不高,过晚回收容易造成对于水体整体的修复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它通过本吸附球的设置,在本吸附球未使用前,自锁层可以将内锁飘绳封锁,使其贴附在自封锁飘杆表面,进而使氦气浮球沉在水体内部,当本吸附球投入水体进行吸油时,随着吸附时间延长,吸附浮球内吸附的油污逐渐增多,可以沿着内吸油层并通过导油杆进入到油封条内,从而溶解自锁层并解封内锁飘绳,配合氦气浮球向上的浮力作用,对内锁飘绳产生拉扯力,使其从半隔离层的豁口处被释放,此时氦气浮球上浮直至飘在水体表面上方,便于及时提醒本吸附球吸油饱和,从而及时回收并投放新的吸附球,进而在有效保证本吸附球利用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对水体表面油的吸附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上浮式水体表面油污吸附球,包括吸附浮球,所述吸附浮球下端固定连接有自封锁飘杆,自封锁飘杆端部延伸至吸附浮球内部的三分点上方,使得吸附浮球漂浮在水面时,当吸附足够多的油时,油向吸附浮球位于水面上方的部分逐渐延伸,从而与自封锁飘杆端部接触并进入其内部,此时通过自封锁飘杆进入到油封条内的油分解自锁层,使得氦气浮球浮起后对于吸附浮球吸附油的饱和度的提醒更加准确,所述自封锁飘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配重球,所述自封锁飘杆外端包裹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油封条,所述吸附浮球与自封锁飘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自浮沉球,所述自浮沉球包括与吸附浮球连接的内锁飘绳以及固定连接在内锁飘绳端部的氦气浮球,所述内锁飘绳固定贯穿油封条,所述自封锁飘杆包括与吸附浮球固定连接的内线芯、包裹在内线芯外的内吸油层以及固定包裹在内吸油层外的外隔离层,所述内线芯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油封条对应的导油杆,所述导油杆依次贯穿内吸油层和外隔离层并延伸至油封条内,通过本吸附球的设置,在本吸附球未使用前,自锁层可以将内锁飘绳封锁,使其贴附在自封锁飘杆表面,进而使氦气浮球沉在水体内部,当本吸附球投入水体进行吸油时,随着吸附时间延长,吸附浮球内吸附的油污逐渐增多,可以沿着内吸油层并通过导油杆进入到油封条内,从而溶解自锁层并解封内锁飘绳,配合氦气浮球向上的浮力作用,对内锁飘绳产生拉扯力,使其从半隔离层的豁口处被释放,此时氦气浮球上浮直至飘在水体表面上方,便于及时提醒本吸附球吸油饱和,从而及时回收并投放新的吸附球,进而在有效保证本吸附球利用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对水体表面油的吸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仙,未经杨海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木工程建筑物废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固废处理的废料压缩打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