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9316.5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陶征林;杨俊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7/63;C09D7/62;C09D7/65;C09D5/08;G01N2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梁剑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检测 修复 智能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自检测自修复功能分子的微胶囊、显色引发剂、成膜基质和添加剂;
所述微胶囊由外壳材料包覆修复剂和显色剂分子构成;所述外壳材料为聚左旋乳酸、聚氨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脲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修复剂为环氧双酚A单体、亚麻籽油或桐油;
所述显色剂为为结晶紫内脂,苯酚磺酞或苯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引发剂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基质为水性树脂,包括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聚氨酯或水性丙烯酸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缓蚀剂、分散剂、流平剂和增稠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所述外壳材料内还包覆有稀释剂和溶剂;
所述稀释剂为苯基缩水甘油醚、苄基缩水甘油醚或丁基缩水甘油醚;
所述溶剂为乙酸苯酯、乙酸乙酯或乙酸己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剂和所述显色剂的混合物与所述外壳材料的摩尔质量比为:1:1-3。
7.一种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的制备方法,制备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壳材料、修复剂和显色剂溶于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一混合液;
步骤二:按比例向第一混合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并高速剪切成均匀的乳化液;
步骤三:将所述乳化液液置于油浴锅中加热搅拌,得到微胶囊水溶液,所述微胶囊水溶液离心清洗后得到微胶囊,将所述微胶囊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微胶囊悬浮液;
步骤四:将所述微胶囊悬浮液与显色引发剂、成膜基质、添加剂混合得到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料;
步骤五:将所述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料涂覆于金属基底表面并烘干成膜,获得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疏水性有机溶剂可以是常用溶剂氯仿、二氯甲烷或一氯甲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料中,所述微胶囊的质量百分比为15%-2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微胶囊的自检测自修复智能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配置成2mg/ml,并与第一混合液按体积比2~3:1比例进行高速剪切,速度为12000rpm/min;
所述步骤三中,加热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300rpm~600rpm、加热和搅拌的时间为10h~16h,可以得到微胶囊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93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O型搭接截面薄带钢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电梯厅外VIP运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