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0236.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生;张乃千;裴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明莉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快速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移动设备中的用电电路按照各自所需供电电压幅值的大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用电模块,并确定各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其中,各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不同,任一用电模块中的各用电电路所需供电电压的最大值均小于或等于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根据各供电电压范围确定与各用电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子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提供包括多条输出支路的充电电路,为各子电源模块分别提供对应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其中,各输出支路用于与各子电源模块一一对应连接。本申请兼具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优点,并且有效地减弱这两种快充方案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智能电子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依赖于移动电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移动设备的锂电池采用的是5V/1A的充电标准,充电功率小,充电速度慢,用户体验差,已经不能满足大电池容量移动设备的充电需求。为了提升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快充技术应运而生,当前的快充方案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
高压小电流方案可以减低适配器和移动设备之间线材与接口间的电流,但是需要在移动设备内部增加二次降压设备,这会显著降低充电的电能传递效率,增加移动设备的发热。低压小电流不需要在移动设备内部添加二次降压电路,可以提升电能传递的效率,减低移动设备的发热,但是线材与接口之间的电流较大,对线材和接口的电流承受能力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兼具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优点,并且有效地减弱这两种快充方案的缺点的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包括:
将移动设备中的用电电路按照各自所需供电电压幅值的大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用电模块,并确定各所述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其中,各所述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不同,任一用电模块中的各用电电路所需供电电压的最大值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
根据各所述供电电压范围确定与各所述用电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子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
提供包括多条输出支路的充电电路,为各所述子电源模块分别提供对应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其中,各所述输出支路用于与各所述子电源模块一一对应连接。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方法中,可以将移动设备中的用电电路按照各自所需供电电压幅值的大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用电模块,并确定各所述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其中,各所述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不同,任一用电模块中的各用电电路所需供电电压的最大值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用电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的最大值;以根据各所述供电电压范围确定与各所述用电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子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然后提供包括多条输出支路的充电电路,为各所述子电源模块分别提供对应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其中,各所述输出支路用于与各所述子电源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由于根据移动设备内部各用电模块各自所需的供电电压范围分别为各用电模块提供对应的子电源模块供电,从而降低了各子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同时相对降低了各子电源模块的容量,然后针对性地为各子电源模块分别提供对应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以在不同的充电输出支路中采用对应的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单电池供电快速充电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充电的电能传递效率,减低了移动设备的发热,并降低了对线材和接口的电流承受能力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供电电压范围确定与各所述用电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子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2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吸塑成型模具脱模机构
- 下一篇:袪寒湿型美颜袪痘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