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碰撞监测方法、板、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0309.7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曲凡多;张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邱成杰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监测 方法 电池 车辆 | ||
1.一种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板上布置检测件,将所述检测件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对检测件是否导通进行监控,并根据检测件的是否导通来认定所述板的板面是否受到外部碰撞;
所述检测件包括导线,在板上沿着板面延伸方向布置导线并让导线沿着板面延伸,将导线的两端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对导线是否导通进行监控,并根据导线的是否导通来认定所述板的板面是否受到外部碰撞;
设定板的板面水平布置并且设置有所述板的移动体能够带动所述板向前移动,导线的延伸方向与板的移动方向垂直;
将所述导线以预定间距延伸排列以沿着整个板面布置以形成导线层(2);
用导线在板上沿着板面延伸方向在板的不同位置布置多个相互独立的线团,每个线团的导线的两端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对每个线团的导线是否导通进行监控,并根据各个线团的导线是否导通来认定板面的何处局部位置是否受到外部碰撞;
所述导线采用间隔往复式布置或内圈和外圈间隔布置,在所述板的厚度方向上绝缘层叠多个所述导线层;
所述预定间距为5-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线布置在所述板的外漏的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线布置在所述板的内部,其中,在板的厚度上,导线布置在板的中部或者靠近板的外漏的板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线的两端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电导通连接,板面受到外部碰撞时将使得导线在碰撞位置处断裂,其中,控制系统监控到导线导通时认定板面未受到外部碰撞,控制系统监控到导线未导通时认定板面受到外部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线的两端连接于导线插接件,将导线插接件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不导通连接,板面受到外部碰撞时将使得导线插接件与连接端子电导通连接,其中,控制系统监控到导线不导通时认定板面未受到外部碰撞,控制系统监控到导线导通时认定板面受到外部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导线层(2)的延伸排列方向成夹角布置以形成网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邻的所述导线层(2)的延伸排列方向垂直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导线的两端汇集并通过导线插接件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能够导电的检测端子,将所述检测端子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端子不导通连接,板面受到外部碰撞时将使得检测端子与连接端子电导通连接,其中,控制系统监控到检测端子不导通时认定板面未受到外部碰撞,控制系统监控到检测端子导通时认定板面受到外部碰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监控到板面受到外部碰撞时,控制系统能够向用户终端单元发送碰撞异常信号,用户终端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碰撞异常信号进行碰撞异常提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监控到板面受到外部碰撞时,控制系统能够向联网系统发送碰撞异常信号,联网系统的云端系统向用户终端单元发送碰撞异常信号,用户终端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碰撞异常信号进行碰撞异常提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碰撞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车辆整车控制系统和/或电池包控制系统;
所述用户终端单元包括车辆仪表盘、车辆中控屏、车辆智能屏、移动设备APP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3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侧门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上转换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