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0772.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7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龙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02;B07C5/36;G01B11/30;G01M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地址: | 2153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背光板 线性 检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包括工作底板、检测机构和分拣机构,工作底板:其上表面中部横向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上端设有电动传送带,工作底板的上表面中部纵向设有检测框板,工作底板的右侧面设有传输平台,传输平台的内部前端设有合格品电动传送带,传输平台的内部后端设有不良品电动传送带,检测机构:设置于检测框板的内部,分拣机构:设置于凹槽的内部右端,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检测框板的前表面中部,该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可以快速高效的对LED背光板进行检测,解放劳动力,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的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
背景技术
LED显示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手机按钮的背光照明,色彩斑斓的广告牌、家用电器上颜色各异的指示灯、等等,有很多都采用了LED作为光源,如用白色LED发光二极管替代CCFT来作为笔记本显示器的背光源,是为了降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的功耗、增强环保性,而LED背光板因为不需要灯管,因此导光板的厚度大幅降低,整组背光板的厚度可以降低一半左右,LED背光板的优势便是在于背光板的薄型化,轻量化,不需要变换器,背光板,实际上就是在制造液晶LCD过程中,在其背面加荧光灯和反光板组合的高亮发光体,因为LCD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并不发光,只能透光,所以要在背面加一个高亮度的发光体,背光板虽然光学机构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组成元件的光学特性,尺寸及相对位置都对背光板整体光学表现形成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朝向薄形,高效能的同时,如何在将机构简化,制程简化的同时还要提高光学效能,是背光板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关键,背光板模块获利遭LCD模组厂商挤压、及同业的竞争压力下,薄利多销现已成为业界普遍的现象,激烈竞争的背光模组市场只有靠规模出效益,大者恒大,不过由于背光模组上游竞争不充分,加上目前背光模组厂家度日维艰,价格一降再降,因此背光模组的价格不可能下降很多,由于背光模块认证期间长,一旦获得LCD面板厂商采用后将不会轻易改变,新竞争者将不易轻易介入,因此,在市场上经营较早者,将占有一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市场上环保认证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背光源要舍弃含铅汞成份的CCFL光源,加上近二年间LED亮度突破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加大力度研发LED为光源的背光系统作为替代CCFL背光源,是将来各大背光源厂商的重要方向,LED背光板的市场要想快速发展,一定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LED背光板共线性的检测,现在大多数厂家对LED背光板共线性的检测都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检测方式,检测速度慢,效率低下,生产效率低,同时劳动的增多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可以快速高效的对LED背光板进行检测,解放了劳动力,节省成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包括工作底板、检测机构和分拣机构;
工作底板:其上表面中部横向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上端设有电动传送带,工作底板的上表面中部纵向设有检测框板,工作底板的右侧面设有传输平台,传输平台的内部前端设有合格品电动传送带,传输平台的内部后端设有不良品电动传送带;
检测机构:设置于检测框板的内部;
分拣机构:设置于凹槽的内部右端;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检测框板的前表面中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外部电源,电动传送带、合格品电动传送带和不良品电动传送带的输入端均电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可以快速高效的对LED背光板进行检测,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节约了检测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通过对LED背光板检测结果对LED背光板进行分拣,减少分工分拣的麻烦,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节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龙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台龙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