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及应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1030.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魏臻;苏燚;李帅;杨威;胡庆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H04B1/38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诊断 功能 矿井 运输 应答器 系统 应答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及应答方法,替代现有的射频标签卡,可广泛用于矿井下各类运输监控系统。本发明的应答器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应答器的故障,实现应答器的实时监测。所述系统包括监控终端、固定收发器、车载收发器构成,监控终端可与其他系统交换信息;所述固定收发器安装在巷道壁上,可与监控终端通信;车载收发器安装在车辆上,可与固定收发器和车上的其他控制系统通信。固定收发器通过回测自身发送的信号判断自身是否故障。监控终端通过与固定收发器的周期通信获得固定收发器的工作状态。该发明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应答器系统工作不正常的隐患,为矿井下车辆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下车辆运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及应答方法。
背景技术
应答器是一种安装于地面向运动的车辆传输信息的设备,车辆通过接收应答器的数据可以获得当前的位置、线路基本参数、临时限速等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应答器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铁路中重要的基础设备,是基于通信的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近年来矿井运输系统也更多的采用基于通信的机车控制系统。受到矿井下特殊条件的限制,矿井下的轨道车或者巷道内的车辆位置检测采用的方法与地面上使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例如在地面上经常使用的GPS、车速传感器、应答器等,在矿井下使用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厂家使用了无线定位技术如ZigBee、UWB等来实现机车的定位,辅以射频标签卡RFID对定位进行校准,例如“CN105651280A一种矿井无人电机车组合定位方法”所描述的那样。在这种技术体系中,射频标签卡承担了地面铁路中的应答器的功能,为车辆提供位置校准信息,使得车辆及时获得系统的临时命令,对行车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普通的射频卡出现故障以后,不能够被及时检测与发现,只有当车辆经过且无法收到数据时,综合其他途径获得的车辆位置信息,才能判断出射频卡的故障。这将降低矿井下运输效率、也为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发明一种适用于矿井需要且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故障的应答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及应答方法,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包括监控终端、固定收发器、车载收发器、连接网络、传输通道;
所述固定收发器与所述监控终端通信;车载收发器通过传输通道与固定收发器通信;
所述监控终端具有人机界面,显示固定收发器的状态,向固定收发器发送数据;
固定收发器周期的通过无线传输通道发送超声信号,其发送的信号携带有编码信息和待传输的信息,接收端通过识别这些信息获得有用信息;
车载收发器接收到固定收发器发出的信息后,发送自己的编码信息;
车载收发器与车载的机车控制系统相连,向机车控制系统提供收到的固定收发器编码和数据;
所述固定收发器安装在巷道的顶端,其发送信号的位置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应能保证通过地面的反射,固定收发器能够收到自己发出的超声信号或激光信号,同时要保证有车辆经过时,固定收发器也应能够收到反射信号。
进一步的,固定收发器与监控终端间的连接方式是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矿井运输用应答器系统的应答方法,包括固定收发器安装后要进行设定,设定内容包括固定收发器的唯一识别码称为ID、最高的车身高度H和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D;
具体步骤如下:
(1)监控终端周期地与系统中全部固定收发器通信,下发临时指令,接收收发器的应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