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099.3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9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之现;马敬磊;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源码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06 | 分类号: | B28D1/06;B28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开地面槽时,将框架组件固定在墙面之间;在开墙面槽时将框架组件固定在底面和天花板之间;步骤二,根据需要开槽的宽度,通过间距调节组件控制两个主动轮之间的距离,并控制两个主动轮转动;步骤三,通过刀架旋转组件控制工作装置中两个主动轮的刀刃首先接触地面或墙面开始切割,当达到切削深度后金刚石绳索与地面或墙面接触开始切槽;步骤四,通过设置在框架组件上的移动组件控制金刚石绳索沿开槽方向移动,重复操作至槽底部加工完成;步骤五,通过移动组件和刀架旋转组件控制两个主动轮回到初始位置;该建筑施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快速实现开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装修过程中,为了保护水电线管,防止损伤水电线管造成安全隐患或是对后续装修造成影响,大部分装修时需要进行水电开槽。传统的水电开槽方式为手持无齿锯和电锤开槽,此开槽方法因靠人工保持方向,难以保证开槽的精度,而且有工具砸伤工人的隐患。同时施工产生的粉尘较多,由于施工人员会近距离接触粉尘,长期会对人员的健康产生较大危害。而现有的自动开槽机械笨重不便携带,难以完成地面槽加工,不能实现自动加工。并且无论是人工开槽还是自动开槽设备加工时都是一次加工全部槽深,墙体受力较大,不仅产生较大噪音,也容易使墙壁出现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快速实现开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地面槽时,将框架组件固定在墙面之间;在开墙面槽时将框架组件固定在底面和天花板之间;
步骤二,根据需要开槽的宽度,通过间距调节组件控制两个主动轮之间的距离,并控制两个主动轮转动;
步骤三,通过刀架旋转组件控制工作装置中两个主动轮的刀刃首先接触地面或墙面开始切割,当达到切削深度后金刚石绳索与地面或墙面接触开始切槽;
步骤四,通过设置在框架组件上的移动组件控制金刚石绳索沿开槽方向移动;当完成一层切割后,通过刀架旋转组件控制刀架旋转到使金刚石绳索靠近未加工墙面,继续通过设置在框架组件上的移动组件控制金刚石绳索沿开槽方向完成下一层切割,重复操作至槽底部加工完成;
步骤五,通过移动组件和刀架旋转组件控制两个主动轮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框杆和第二框杆,所述第一框杆和第二框杆的一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三框杆、另一端之间固定设有第四框杆,所述第一框杆、第二框杆、第三框杆、第四框杆拼接形成正方形;所述第三框杆的侧面沿平行于第一框杆并排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四框杆的侧面沿平行于第一框杆并排设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沿第一框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杆、沿第二框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杆、沿第三框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滑杆、沿第四框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四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板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交叉处滑动连接有方形滑块;所述第一框杆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滑杆平行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移动电机;所述第四框杆上转动连接有与第四滑杆平行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四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移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源码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源码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