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208.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项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海燕 |
主分类号: | C12M1/06 | 分类号: | C12M1/06;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传质 循环 通风 发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支撑台、罐体、进气管、电机,罐体垂直焊接在支撑台顶部,进气管贯穿罐体顶部,电机垂直安装在罐体顶部中心位置,罐体设有轴承、转盘、循环管、排料口、分散装置,由于通过循环管输送的过程中,混合物随着循环管的直径缩小被挤压呈团状,通过分散装置对掉落的发酵物混合液承接,通过刀片将团状的混合物粉碎,有利于罐体内部的发酵混合物,充分与氧气的接触,加快发酵物质的发酵速度,由于粉碎后的物质滞留在转动轮外壁,导致转动轮的重力加大转动速度减慢,通过转动轮转动与内置块配合,通过刮条将刀片外壁的物质清除,有利于保持刀片外壁整洁,加快刀片将团状的物质粉碎分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固相发酵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
背景技术
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发酵的过程中,发酵液混合物通过循环管输送,输送的过程中发酵液混合物获得氧气,在输送循环的过程中将氧气消耗,再次输送获得氧气消耗,发酵罐通过进气管将空气通入到罐体内部,且通过转盘将空气和发酵混合物分散,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均匀与发酵混合为接触;现有技术中采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发酵时,当发酵的发酵液混合物具有黏性时,通过循环管输送的过程中,混合物随着循环管的直径缩小被挤压呈团状,由于转盘的搅拌范围有限,且空气受到发酵液的阻力喷射的距离短,位于罐体内壁的团状混合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中部的物质不能充分发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采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发酵时,当发酵的发酵液混合物具有黏性时,通过循环管输送的过程中,混合物随着循环管的直径缩小被挤压呈团状,由于转盘的搅拌范围有限,且空气受到发酵液的阻力喷射的距离短,位于罐体内壁的团状混合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中部的物质不能充分发酵,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支撑台、罐体、进气管、电机,所述罐体垂直焊接在支撑台顶部,所述进气管贯穿罐体顶部,所述电机垂直安装在罐体顶部中心位置。
所述罐体设有轴承、转盘、循环管、排料口、分散装置,所述轴承垂直安装在罐体内中部,所述转盘固定在轴承末端,所述循环管位于罐体右侧中上部,所述排料口贯穿罐体底面,所述分散装置固定在罐体底端右侧内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装置设有支撑板、推杆、形变圈、凹槽,所述支撑板位于分散装置右侧,所述形变圈通过推杆安装在支撑板左侧面,所述凹槽凹陷在形变圈左侧面,所述形变圈为橡胶材质,所述凹槽共设有三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设有支撑架、内置块、转动轮、中轴,所述内置块固定在支撑架右侧内壁,所述转动轮通过中轴安装在支撑架左侧面,所述转动轮为菱形尖角状,共设有五个,所述凹槽左侧为弧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轮设有支撑杆、推板、弹条、刀片,所述支撑杆位于转动轮内中部,所述推板通过弹条安装在支撑杆外侧,所述刀片固定在推板外壁,所述刀片为尖三角状,且均匀分布在推板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块设有引流口、弹块、刮片、引流槽,所述引流口贯穿内置块顶面,所述刮片通过弹块安装在内置块两端,所述引流槽位于内置块内底部,所述引流口为倾斜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片设有限位块、连接条、刮条,所述限位块套在刮片内部,所述刮条通过连接条安装在刮片左侧,所述刮条左侧面凹凸不平的表面。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通过循环管输送的过程中,混合物随着循环管的直径缩小被挤压呈团状,通过分散装置对掉落的发酵物混合液承接,通过刀片将团状的混合物粉碎,有利于罐体内部的发酵混合物,充分与氧气的接触,加快发酵物质的发酵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海燕,未经项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下一篇:影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