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乡混合生活垃圾就地低温处置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363.3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尊;季鹏;夏天亮;夏元东;张瑞峰;王逊巍;于明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尚誉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乡 混合 生活 垃圾 就地 低温 处置 技术 | ||
1.一种城乡混合生活垃圾就地低温处置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间歇式加入城乡混合生活垃圾,通过电磁加热处理技术将混合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高效的减量化、无害化,有效去除有机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并无二次污染产生,步骤如下:
1)将城乡有机固废进行简单分离,将砖头瓦块、玻璃瓶等大块无机物从混合生活垃圾中分拣出来;
2)将分拣后的混合生活垃圾(有机垃圾含量为80-90%)一次置于电磁场空间内,一次置入的混合垃圾量为1-3t;
3)在电磁场持续作用下,维持体系温度为160-200℃;
4)将体系内产生的气体经等离子体和紫外光催化作用后循环通入反应体系,利用等离子体和紫外光去除气态污染物,利用反应热量持续分解反应气中的焦油组分;
5)待反应18-28小时后,反应结束,继续装入分拣后的混合生活垃圾,待反应10-15个周期后将体系内产出的无机灰分排出系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混合生活垃圾就地低温处置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城乡混合生活垃圾为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废纸、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灰土等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混合生活垃圾就地低温处置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束后产生的灰分,其热灼减率低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尚誉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开大学;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尚誉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3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