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天器结构板的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1526.8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田艳;安洋;孙之民;许国平;张嘎;曹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F5/10 | 分类号: | B64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张瑞莹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器 结构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天器结构板的装配方法,首先,在结构上安装电缆支架,并将其展开指定角度,使得跨板线缆能够跨越电缆支架避免压线,然后调整结构板至竖直状态并接近卫星主结构,到达指定位置后,固定跨板线缆,并将电缆支架折叠拆卸下来,最后,完成结构板合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天器结构板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航天器的研制生产周期至关重要。由于航天器对于装配精度、质量要求极高,因此,目前航天器装配过程中,除了配备操作人员外,还需要安排大量监视岗人员,大大提升了人力成本。
以卫星结构板总装为例,在总装合板过程中,当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距离会产生压到跨板电缆线的风险时,需要放缓装配速度,操作人员和监视岗人员均集中注意力在对接面上,甚至需要经常暂停装配,以对可疑压线部分进行包覆和捆扎,直到距离逐步逼近零为止。在实际操作中,每块结构板合板安装时间约4~10小时净时长不等。且在装配过程中,现场不仅有若干操作人员,还需根据结构板上的产品和主体结构所涉及的风险,设置不同的监视岗的人数。
虽然合板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配合性要求较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精细操作才能保证不擦碰其他结构或者压到跨板电缆线,这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及时间,进而增加了卫星的制造成本。且监视岗人员通常都是相关部件的研发人员,其投入装配的时间过多,则意味着用于研发的时间减少,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天器整体的研制进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结构板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
安装单机及走线:
将结构板水平安装在侧板安装车上;
在所述结构板上安装单机和电缆支架,其中,所述电缆支架的底板固定于所述结构板靠近卫星主结构的一侧;
展开所述电缆支架,使得所述电缆支架的电缆安装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指定角度并固定;以及
进行电缆布局走线,其中,跨板线缆经由所述电缆支架的电缆安装板,连接至所述卫星主结构一侧的单机;
调整结构板位置:
调节侧板安装车,将所述结构板由平放状态逐渐翻转90°,至直立状态;
调节侧板安装车,将所述结构板向卫星主结构推近,直至所述结构板与所述卫星主结构之间的距离到达预设值;以及
拆卸电缆支架:
将所述跨板线缆在所述卫星主结构的一侧固定在指定位置,使得所述跨板线缆呈张紧状态;以及
收拢所述电缆支架,并拆下;以及
调节侧板安装车,将所述结构板继续向卫星主结构推近,直至预设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支架的底板的尾端弯折,安装时,所述底板的尾端与所述结构板的侧面贴合,并通过所述尾端固定于结构板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支架的展开角度根据所述跨板线缆的安装工艺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支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结构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支架与所述结构板接触的一侧布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包括台阶形结构,安装于所述电缆支架的底板的安装孔内,与所述底板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与所述卫星主结构之间距离的预设值为容许所述电缆支架拆卸的最小操作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