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传感装置、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566.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4 | 分类号: | G01V8/14;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志博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0 | 代理人: | 李翠雅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传感 装置 异物 检测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传感装置、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用户确定触控笔槽内存在异物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该红外传感装置包括:反射结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该反射结构具有反射面和通孔。其中,在反射结构与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一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穿过通孔,并朝向第一方向;在反射结构与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二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经过反射面的反射后,穿过通孔、且朝向第二方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传感装置、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异物检测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传感装置、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使用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设备时,可以将触控笔从电子设备的触控笔槽中取出,并通过该触控笔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触控输入,以控制该电子设备。通常,在用户通过触控笔控制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物进入到触控笔槽内的情况,此时,用户可以由该触控笔槽的开口端观察触控笔槽内的区域,以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触控笔槽内是否存在异物。
然而,由于触控笔槽的内径通常较小,因此,用户仅能观察到触控笔槽内的靠近开口端的区域,而并不能观察到该触控笔槽内更深的区域(即远离开口端的区域),这样可能会出现用户并不能发现位于该触控笔槽内更深的区域内的异物的情况,如此导致用户确定触控笔槽内存在异物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传感装置、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用户确定触控笔槽内存在异物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传感装置,该红外传感装置包括:反射结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该反射结构具有反射面和通孔。其中,在反射结构与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一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穿过通孔,并朝向第一方向;在反射结构与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二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经过反射面的反射后,穿过通孔、且朝向第二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收纳槽和设置于该收纳槽中的触控笔,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红外传感装置。其中,红外传感装置设置于收纳槽内;在红外传感装置的反射结构与红外传感装置的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一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穿过红外传感装置的通孔,并朝向第一方向;在红外传感装置的反射结构与红外传感装置的红外发射器之间处于第二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经过红外传感装置的反射面的反射后,穿过红外传感装置的通孔、且朝向第二方向射向收纳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应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触控笔未插入电子设备的收纳槽中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目标反射红外光,则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目标反射红外光为红外传感装置中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经收纳槽中的异物反射后得到的;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收纳槽内存在异物。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装置,该异物检测装置为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该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其中,显示模块,用于在异物检测装置的触控笔未插入异物检测装置的收纳槽中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目标反射红外光,则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目标反射红外光为红外传感装置中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经收纳槽中的异物反射后得到的;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收纳槽内存在异物。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