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608.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于益群;王庆;潘文胜;刘国文;张惠源;马丽媛;刘翊;潘倩;尚兴盈;郭栋;李权;卢新明;张维彬;刘昶;吕佳言;代阳;赵悦昌;杨宏靖;陈辰;仇文龙;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生化 二沉池 出水 复氧值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值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避免生化二沉池出水跌水以及对跌水区域进行隔绝空气的表层覆盖,进而阻断跌水区循环气体与外界大气交换,实现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溶解氧的增量。一种复氧消解器,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所述内箱体形状呈框式四方体结构,外箱体内腔的底层固接内箱体,所述外箱体侧壁的下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内箱体连通,构成外、内箱体间的密闭空气隔绝区域,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复氧消解器避免生化二沉池出水的跌水以及对跌水区域进行隔绝空气的表层覆盖,阻断跌水区与外界大气交换,实现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溶解氧的增量,保证反硝化滤池在缺氧条件的最佳工况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污水厂的出厂水各项指标达标排放,污水厂通常通过提标改造工程建成了深度处理工艺池,并针对性设计了十种工艺运行模式。其中模式之一:“生化系统二沉池出水进入深度处理1#提升泵池,经提升至反硝化滤池进行深度处理,然后进入下一个处理工艺单元”。该模式的运行周期通常为每年11月至转年3月份,目的为了进一步去除生化出水的总氮(NO3-N)。反硝化滤池运行的最佳工况为缺氧条件,所以对进水DO值的要求则是不能太高。目前反硝化滤池正式投入运行后,进水溶解氧一直居高不下,达到8-10mg/L。由于进水高的DO值原因,造成无效碳源消耗和维持缺氧工况环境困难等问题。经统计,仅2018年和2019年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数据表明,去除1mg/L的硝氮需要消耗30-50mg/L的碳源,远超设计值18mg/L,超量投加的碳源基本用于抵消进水高DO值,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升高。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滤池进水溶解氧高的主要原因是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情况造成。为防止二沉池跌水复氧的发生,有效降低二沉池出水和反硝化滤池进水高DO值,需要进行工艺改造。目前,二沉池跌水复氧情况共发生两次,第一次发生在环形出水堰处,第二次发生在出水口处,两次都存在明显的跌水现象。环形出水堰跌水后的溶解氧较池面增加量通常在2~3mg/L,可达到3~5mg/L。污水流到出水口处,二次跌水后的溶解氧再次增加2~3mg/L,造成二沉池总出水溶解氧的累计值通常达到6~8mg/L。这些携氧高DO污水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反硝化生物滤池,滤池脱氮的工况应该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由于滤池进水DO较高,将消耗一定数量的碳源,导致碳源无效消耗明显,造成反硝化效率的下降。
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的深度处理工艺池亟待解决滤池进水溶解氧高的技术难题,使反硝化滤池在缺氧条件的最佳工况下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值的方法,通过降低二沉池出水和反硝化滤池进水的高溶解氧值,有效解决了滤池进水溶解氧高的技术难题,使反硝化滤池在缺氧条件的最佳工况下运行。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复氧值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避免生化二沉池出水跌水以及对跌水区域进行隔绝空气的表层覆盖,进而阻断跌水区循环气体与外界大气交换,实现降低生化二沉池出水溶解氧的增量,具体步骤为:在二沉池环形出水堰的出水口位置放置内外层套装的收水装置,污水自收水装置外层底部流向其内层的收水腔上部,提高环形出水堰内的水位,避免第一次跌水造成溶解氧的升高;污水从收水装置外层底部自下而上流经收水装置内层的收水腔并直接排入出水堰出水口的跌落瞬间构成收水装置内外层间密闭的空气隔绝区域,避免了第二次跌水造成溶解氧的升高。
所述收水装置外层起到收水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收水装置内层起到控制出水堰水位高度的作用。
所述收水装置内层的收水腔高度低于二沉池环形出水堰深度的30%,收水装置内层的过水量满足二沉池环形出水堰负荷量的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