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材料的指纹提取与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920.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郝斌;贾红青;王志明;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材料 指纹 提取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荧光材料的指纹提取与识别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指纹库、手持终端、指纹提取与分析模块;所述手持终端包括光源控制板、激发光源模块、微距镜头和智能手机相机;所述指纹分析模块中内置指纹特征提取算法和指纹特征对比算法;操作者将指纹置于手持终端的采样区域中,指纹分析模块运行指纹特征提取算法调用手持终端提取指纹特征信息,进而运行指纹特征比对算法将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和指纹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实现指纹识别本发明集成了荧光激发、指纹图像采集、指纹提取与识别功能,具有携带方便、时效性高、操作简便无需多人协作等特点,适用于现场痕迹检验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场痕迹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材料的指纹提取与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指纹鉴定作为一种比较准确的、通过对比不同指纹的特征点信息以识别目标人物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现场勘查领域。现场指纹鉴定技术通常需要两步:指纹提取和指纹识别,指纹提取完成指纹信息的成像和提取,指纹识别则通过对比指纹图像的特征点并和指纹库进行指纹比对和嫌疑目标确认。目前,常见的指纹提取方法有粉末显现法(Luke Maidment,Peter G.Schunemann,and Derryck T.Reid.White powderidentification using broadband coherent light in the molecular fingerprintregion,Optics Express,2018,26(19):25364-25369)、熏显法(J Almog,Y Sasson,AAnati.Chemical reag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2-controllled addition of water vapor to iopine fumes-a solution to the agingproblem,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1979,24(2):431-436)、硝酸银法(F.M.Kerr,A.D.Westland,F.Haque.Observations on the use of silver compounds forfingerprint visualization,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981,18(2):209-214)、激光照射法(Eric Michiels,Renaat Gijbels.Fingerprint spectra in LaserMicroprobe Mass Analysis of titanium oxides of different stoichiometry,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Atomic Spectroscopy,1983,38(10):1347-1354)和照相提取法,其中,荧光粉末显现法和照相法的结合,兼具简单、迅速、保持时间长和客观真实反应指纹受体的周围环境的特点,在刑事侦查现场技术中应用尤为广泛。
目前,基于荧光粉末的指纹照相提取技术在应用时,通常需要多人协作,通过激发光源和摄相机相互配合完成指纹提取。开放性的环境和多人合作不但导致在指纹提取过程中的步骤复杂,而且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同角度、环境中光影变化、手持设备的稳定性等等,造成指纹提取的图像清晰度差异较大,严重时影响指纹识别和鉴定的准确度。同时,这种指纹提取的结果需要传输给后台才能进行使用指纹识别,即需要①指纹显现②拍照③照片带回④指纹识别比对(孟繁华,田华林.指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分析,科学中国人,2016,20),这种方法在使用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现场刑事侦查造成了一定压力,也阻碍了办案效率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主过滤式应急缓冲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薏仁米加工离心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