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2496.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家家分类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B09B3/00;C12R1/07;C12R1/125;C12R1/69 |
代理公司: | 广州独角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80 | 代理人: | 张小黎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解 垃圾 抗酸耐盐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4~10份、凝结芽孢杆菌菌液4~1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1~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液5~10份、酵母菌菌液0.5~2份、米曲霉菌液0.5~2份。本发明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酵母菌菌液和米曲霉菌液混合发酵制成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对厨余垃圾中的纤维素、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成分进行有效降解,使厨余垃圾充分发酵,具有优异的抗酸性和耐盐性,能够在高盐分含量和酸性条件下正常发挥其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目前,我国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2)回收后直接作为动物饲料;(3)油脂分离,回收油脂;(4)焚烧或填埋;其中,利用微生物发酵厨余垃圾后制成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的处理方法具有可资源化利用率高的优势。但是,我国厨余垃圾具有高盐分、高有机物含量和高含水量等特性,其中,过高的盐分含量会抑制微生物发挥其发酵功能,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小分子酸(如乳酸、丙酸、乙酸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发酵功能。
因此,十分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具有优异的抗酸耐盐的微生物菌剂,以提高发酵过程中厨余垃圾的降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4~10份、凝结芽孢杆菌菌液4~1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1~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液5~10份、酵母菌菌液0.5~2份、米曲霉菌液0.5~2份。
优选的,所述用于降解厨余垃圾的抗酸耐盐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7~9份、凝结芽孢杆菌菌液8~9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2~4份、枯草芽孢杆菌菌液6~8份、酵母菌菌液0.5~1份、米曲霉菌液0.5~1份。
优选的,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凝结芽孢杆菌菌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分别接种至装有体积比为20~30%的活化培养基的摇瓶中,分别在温度35~40℃、摇瓶转速180~220r/min的条件下培养18~24h,所述活化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将活化好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凝结芽孢杆菌菌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分别进行两次梯度培养,每次梯度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8~32℃、搅拌转速150~200r/min、培养时间10~18h,第一次梯度培养基为pH值为5~6、含盐量为2~3%的肉汤培养基,所述第二次梯度培养基为pH值为4~5、含盐量为3~5%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得到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
进一步优选的,在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第一次梯度培养基、第二次梯度培养基分别采用下述方法制得:按照pH值和含盐量,将丙酸、乙酸和乳酸混合后添加入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再添加氯化钠混合均匀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家家分类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家家分类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2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