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Mini LED混光区域的结构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2866.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9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吕登辉;毛雨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4 | 分类号: | H01L33/54;H01L33/58;G06F30/17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地址: | 23004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mini led 区域 结构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Mini LED混光区域的结构及设计方法,用于解决Mini LED结构存在混光现象导致产生漏光而发生轻微光晕的问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通过凸型封胶封装;凸型封胶上设有弧形凸杯,本发明通过控制芯片胶体封装形状,确保胶体表面为弧形凸杯状态,利用凸镜聚光原理,有效缩减芯片发光后在模组上投射产生的面积;通过针对Mini LED点胶技术及其结构的优化,实现光线传输的收敛,进而实现各单颗粒发光区域的相互独立,降低混光现象,最终实现产品画面显示的细腻表达,避免光晕现象,实现较高的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Mini LED混光区域的结构 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Mini LED结构设计中,芯片与芯片间会有混光区,当间距小的时候, 由于光线传输,造成光源在产品上呈现的发光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现象, 间距越小、垂直方向OD值越大,混光重迭的空间就会比越大。混光现象也势必 会导致Mini LED通过较多分区实现分区控制的意义被打折,或者产生漏光而 发生轻微光晕现象。
本发明通过针对Mini LED点胶技术及其结构的优化,实现光线传输的收敛, 进而实现各单颗粒发光区域的相互独立,降低混光现象,最终实现产品画面显 示的细腻表达,避免光晕现象,实现较高的对比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Mini LED结构存在混光现象导致产生漏光而 发生轻微光晕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减少Mini LED混光区域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本发明通过针对Mini LED点胶技术及其结构的优化,实现光线传输的收敛,进 而实现各单颗粒发光区域的相互独立,降低混光现象,最终实现产品画面显示 的细腻表达,避免光晕现象,实现较高的对比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少Mini LED混光区域的 结构,包括芯片,所述芯片通过凸型封胶封装;凸型封胶上设有弧形凸杯。
优选的,该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定OD值下,进行光学模拟;
通过封胶弧度和OD值确定Mini LED之间Gap值。
所述OD值为Mini LED发光面距离扩散板或同等作用的扩散膜之间的垂直 距离。
优选的,通过封胶弧度和OD值确定Mini LED之间Gap值,具体步骤为:
S1:通过芯片结构确定杯体宽度a及高度h;则弧形凸杯半径R计算方式为:其中,λ为系数,取值为[1.5,2];
S2:已知封胶材质的折射率为n,则单颗LED投射到发光面材料上的有效发 光面积对应的半径r为:
S3:正方形边长A的对应关系由勾股定理计算为:
S4:则LED颗粒杯体之间Gap与OD值之间的关系式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芯片胶体封装形状,确 保胶体表面为弧形凸杯状态,利用凸镜聚光原理,有效缩减芯片发光后在模组 上投射产生的面积;通过针对Mini LED点胶技术及其结构的优化,实现光线传 输的收敛,进而实现各单颗粒发光区域的相互独立,降低混光现象,最终实现 产品画面显示的细腻表达,避免光晕现象,实现较高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混光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混光区域计算示意图;
图5为现有封胶非凸型设计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未经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2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加入电磁场抑制钢包水口形成旋涡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卧式固液分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