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适应多种地下环境的巷道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3097.8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2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周冠宇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多种 地下 环境 巷道 支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地下环境的巷道支护装置,包括支板、调节机构、第一警示机构、连接机构、防护机构和第二警示机构;将第一警示机构固定安置于两个支板相背的一侧,通过相应的水浮力组件和水位警报器,从而在使用时方便对地下巷道的渗水情况及时发出警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将连接机构设于支板的两侧,通过相应的传动丝杆以及卡块卡槽,从而实现对多个本装置快捷的拼装组合,使得更加方便装置整体在巷道内的安置和转移;将第二警示机构设于防护机构的两侧,通过相应的弹簧抵杆,配合声鸣警报器,从而方便在巷道内壁发生异常塌落的情况时,得以及时的发出警报,使得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地下环境的巷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巷道支护的效果却不仅仅取决于支架本身的支承力,还受到围岩性质、支架力学性质(支承力和可缩性)、支架安设密度、安设支架时间的早晚、支架安设质量和与围岩的接触方式(点接触或面接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然而,对于地下巷道的支护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支护是一方面,但对于已经发生的异常情况,更需要及时的警报,例如当支护的巷道岩壁发生明显偏移时,传统支护装置难以及时的发出警示;当巷道内涌现出大量地下水时,传统支护装置同样难以及时发出警示;此外,传统的支护装置由于体积重量都较大,在巷道内的安置和转移都显得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适应多种地下环境的巷道支护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地下环境的巷道支护装置,包括支板、调节机构、第一警示机构、连接机构、防护机构和第二警示机构,用于固定安置其他机构的两个所述支板之间设有对整个装置起到折叠伸缩作用的所述调节机构,两个所述支板相背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巷道进水情况起到警示作用的所述第一警示机构,所述支板两端的内部设有用于方便整个装置拼接的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支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整个装置起到防护作用的所述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相背的两侧设有用于对巷道侧壁牢固程度起到警示作用的所述第二警示机构。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筒、套杆、旋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螺杆和导轮,一个所述支板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套筒,另一个所述支板相对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套杆,且两个所述套杆分别同两个所述套筒相套接,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所述旋钮,所述旋钮的底端延伸至套筒内部且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套杆的内部,两个所述支板相背一侧的中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导轮。
具体的,所述第一警示机构包括连接块、安置框、通管、水位警报器主体、限位杆、浮块、抵杆和通槽,两个支板相背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背离所述支板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安置框,所述安置框的顶端内部固定有所述通管,且所述安置框顶端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水位警报器主体,所述安置框的内部设有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于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杆的侧壁上卡合有所述浮块,所述浮块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抵杆,且所述安置框相背的两侧分别设有多道所述通槽。
具体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扣槽、转块、连杆、卡块、扣块和卡槽,所述支板一端的内部设有所述扣槽,且所述支板在设有所述扣槽一端的顶部设有所述转块,所述转块的底端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延伸至所述支板内部且固定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卡合于所述支板的内部,所述支板背离所述扣槽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扣块,所述扣块的顶端内部设有所述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