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阻尼器组件和用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附加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5051.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A·麦里克;P·S·苏波拉维茨;M·萨尔帕塔;W·J·朗达克;D·J·卡斯普里兹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爱勤;王小东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阻尼 组件 用于 附加 活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和用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附加活塞。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壳体。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且附接至主活塞。附加活塞联接至活塞杆并且与主活塞轴向间隔开。附加活塞包括主体,该主体限定了允许流体流过附加活塞的压缩通道和回弹通道。固定构件将附加活塞固定至活塞杆并且限定了外凹槽。活塞环位于外凹槽中,位于附加活塞与固定构件之间。活塞环与固定构件径向间隔开,以允许活塞环与壳体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液压阻尼器组件和用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背景技术
当活塞杆在压缩冲程期间行进时,包括液压压缩止动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在该活塞杆的预定义区段上产生附加阻尼力。传统地,用于车辆的液压阻尼器组件设有第一端部止动构件和第二端部止动构件,该第一端部止动构件布置在液压阻尼器组件内部并且被配置成在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回弹冲程期间工作,该第二端部止动构件布置在减震器外部并且被配置成在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压缩冲程期间工作。端部止动构件可以是弹性类型或液压类型的。
液压阻尼器组件通常包括壳体,该壳体设置在中心轴线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壳体限定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流体腔室。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在第一端与主活塞之间延伸。第二腔室在第二端与主活塞之间延伸。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且附接至主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与回弹冲程之间移动主活塞。位于流体腔室中的附加活塞联接至活塞杆,并且与主活塞轴向间隔开,以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提供附加阻尼力。附加活塞包括主体(main body)。主体限定了压缩通道和回弹通道,用于允许工作流体分别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流过附加活塞。活塞环设置在附加活塞的外凹槽中以接合壳体,以使附加活塞与壳体对准。
通常,活塞环可以在外凹槽中径向和轴向移动,以使附加活塞与壳体对准,并且控制通过附加活塞的流体流动。在工作期间,活塞环在进入液压压缩止动件的插入件或与液压阻尼器的壳体的收窄部分接合时趋于弯曲。结果,这在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工作期间导致吱吱(squeak)噪声,并且导致活塞环挤压在壳体与附加活塞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最广泛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被构造成在不产生活塞环挤压的情况下经受高阻尼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在工作期间具有减少的噪声产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用的活塞环接口,其中,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提供了平滑的压缩冲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中心轴线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壳体限定了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流体腔室。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流体腔室中,将所述流体腔室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活塞之间延伸。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主活塞之间延伸。活塞杆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主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与回弹冲程之间移动所述主活塞。位于所述流体腔室中的附加活塞联接至所述活塞杆并且与所述主活塞轴向间隔开,以在所述压缩冲程和所述回弹冲程期间提供附加阻尼力。所述附加活塞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了压缩通道和回弹通道,用于允许所述工作流体分别在所述压缩冲程和所述回弹冲程期间流过所述附加活塞。固定构件附接至所述活塞杆,用于将所述附加活塞固定至所述活塞杆。所述固定构件限定了外凹槽,所述外凹槽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内延伸。活塞环位于所述外凹槽中,位于所述附加活塞与所述固定构件之间。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固定构件径向间隔开,以允许所述活塞环在扩展位置与压缩位置之间径向移动。所述扩展位置被限定为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壳体间隔开。所述压缩位置被限定为所述活塞环与壳体接合,以使所述附加活塞与所述壳体对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