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流道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5537.3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崔䶮;刘美;刘云龙;袁昌;禚文静;孙国志;杜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20 | 分类号: | F02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流 定位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外流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流道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承力框架、外流道定位环、第二承力框架、封严环以及外流道。第一承力框架设置有第一安装边;外流道定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边的前端,通过沉头螺钉与所述第一安装边连接,所述外流道定位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二承力框架设置有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安装边设置在所述外流道定位环的前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流道定位环以及所述第一安装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边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挂钩;封严环设置有第三挂钩,所述第三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搭接;外流道设置有第三安装边,所述第三安装边与所述第一挂钩搭接。本申请可有效解决原定位结构承力框架裂纹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外流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流道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外流道定位结构一般为,外流道与承力框架(发动机重要承力构件、大型铸件)前安装边径向搭接,外流道暴露在主通道中,承力框架前安装边为内外双层结构,内端受高温燃气热辐射及外流道热传导作用,外端被冷却气包围。
现有外流道定位形式,由于结构形式和工作环境导致承力框架安装边内外层径向温度梯度大,内层挂钩位置存在长时蠕变问题,有裂纹、掉块风险,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同时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目前主要依靠选用耐高温材料或对裂纹位置打止裂孔补救措施维持试车使用。但受限于现有国内承力框架(大型铸件)选材、铸造工艺等研制现状,针对现有定位形式,以上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证试车安全。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外流道定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流道定位结构,包括:
第一承力框架,所述第一承力框架设置有第一安装边;
外流道定位环,所述外流道定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边的前端,通过沉头螺钉与所述第一安装边连接,所述外流道定位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一挂钩;
第二承力框架,所述第二承力框架设置有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安装边设置在所述外流道定位环的前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流道定位环以及所述第一安装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边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挂钩;
封严环,所述封严环设置有第三挂钩,所述第三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搭接;
外流道,所述外流道设置有第三安装边,所述第三安装边与所述第一挂钩搭接。
可选地,所述封严环设置有向后端延伸的第一隔热边,所述第一隔热边位于所述第一挂钩的径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外流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边相连的第二隔热边,所述第二隔热边位于所述第一挂钩的径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外流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边相连的第二隔热边,所述第二隔热边位于所述第一挂钩的径向内侧;所述封严环设置有向后端延伸的第一隔热边,所述第一隔热边位于所述第二隔热边的径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外流道定位环的每个螺栓孔均配置有豁口。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外流道定位结构,可有效解决原定位结构承力框架裂纹风险,避免原结构掉块带来的二次损伤,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同时避免了承力框架裂纹带来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外流道定位结构的外流道定位环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外流道定位结构的第二承力框架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外流道定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