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5799.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文;刘振义;白清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轩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60;C09K8/88;E21B43/22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百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8 | 代理人: | 孙淑荣 |
地址: | 163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适性 提高 原油 收率 表面活性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化学驱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1.1)先在调制罐内加入粗酸钠,然后加入苯磺酸钠,搅拌15‑45分钟,得到物料A;1.2)先在溶解罐内加入水,然后加入工业氯化钠,搅拌15‑45分钟,得到物料B;2)复配:将物料B送至复配罐内,并进行搅拌,然后将物料A送至复配罐内,搅拌15‑45分钟,即可。所述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粗酸钠18~30wt.%,苯磺酸钠12~20wt.%,工业氯化钠20~28wt.%,水余量,各组分的含量以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的总重量计。本发明的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10‑3mN/m以下,将其与碱和/或聚丙烯酰胺复配形成的复合驱油体系,可有效地提高驱油效率,进而可使原油采收率较水驱提高至少2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化学驱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含油储层中,油被束缚在狭窄的孔隙中,一般采用注水或水驱方式开采原油,标准程序是用泵将水通过一个或多个注入井注入储层,油、水和气的混合物通过采出井流出。水驱的理论采收率(即采出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为20~40%,这意味着水驱结束后,依然有60~80%的原油被束缚在储层中。目前,多采用三次采油的方法来提高水驱后原油的采收率,该方法又称提高采收率(EOR)方法,通常是指,二次采油后,通过注入化学剂、热量、混相溶剂等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以便开采出更多的石油。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采油。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复合驱技术。
国内外为开发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始终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基础研究作为战略储备研究,而给予大力支持。
我国非常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内石油公司把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攻关重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提高油气资源采收率、充分利用石油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根据我国目前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注水开发油田适合于化学驱方法的覆盖地质储量60亿吨以上,增加可采储量9亿吨,占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潜力的76%,是我国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的主攻方向。为提高现有的油田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的开发势在必行。以表面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驱油技术是油田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驱油降水效果明显。目前在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已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是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注入水中,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能力来改善驱油效率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提高采收率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现有的普适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盐、石油羟酸盐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四大类,都不同程度的进入了先导试验阶段,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5~20%的效果。但是综合考虑各自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成本较高,这正是国际上复合驱油技术处于低潮的根本原因;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储层中原油性质、储层温度、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石油采收率的提升效果有时并不显著,尤其在高温下(70℃以上)表活剂性能不稳定,易失效。只有研究出廉价且高效的表面活性剂和驱油体系,复合驱油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生产方面,高效、廉价、质量稳定、工艺可靠、无污染的驱油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轩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大庆轩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防止流体回流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凝露微细通道液冷散热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