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收集设备用加热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6536.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单小鹏;刘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联胜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B65F3/1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鲁超 |
地址: | 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收集 备用 加热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设备用加热控制系统,包括与垃圾收集设备的第一供电系统或转运车辆的第二供电系统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垃圾收集设备底部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板;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在控制器的输入端上,加热板电连接在控制器的输出端上。本发明利用垃圾收集设备本身的第一供电系统或转运车辆的第二供电系统给加热板供电,使其对垃圾收集设备底部进行全时段的加热,避免形成冰坨,解决垃圾卸料时难以梳理倒出的问题;且在温控器的控制器下控制加热板在加热与不加热之间循环工作,保证垃圾收集设备底部处于恒温状态下,整体实现了垃圾收集设备底部不结冰的情况,解决了其恒温控制断续、能源不环保、影响车辆尾气排放性能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设备用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压缩设备处于北方冬天收转运垃圾时受天气影响,设备内垃圾很容易冻结在箱体内,容易形成冰坨并固定在箱体内,导致设备内垃圾卸料时难以梳理倒出,降低了垃圾转运效率,又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现有的做法是在在生活垃圾压缩设备放置时可以加热,转运及其他情况不能实现加热。而另外的做法是通过转运车辆的尾气对生活垃圾压缩设备进行加热,其只能在生活垃圾压缩设备转运途中进行,其他情况不能实现加热;且此方式需要对转运车辆底盘的尾气排放管道进行改装,增加了管道复杂性和尾气排放的阻力,对车辆整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种做法是通过燃油加热装置对吸进去的冷风进行加热后产生热风,其产生的热风对生活垃圾压缩设备进行加热;这种方式采用燃油这一非清洁能源,而且还需不定时加注,无法长时间工作;空气加热后在通过管路传输其热量损失比较大,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设备用加热控制系统,在无需对转运车尾气排放进行改装的情况下可全时段的对垃圾收集设备进行加热,且采用垃圾收集设备本身的电能,能源清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收集设备用加热控制系统,包括与垃圾收集设备的第一供电系统或转运车辆的第二供电系统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安装在所述垃圾收集设备底部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上,所述加热板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包括温控器、熔断器、隔离开关、第一继电器KA1和第一开关SB1;
所述温控器的零、火线输入端通过所述熔断器与所述隔离开关一侧的零、火线端对应电连接,所述隔离开关另一侧的零、火线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电系统提供的加热电源的零、火端上;
所述温控器的零、火线输出端与所述加热板的零、火线端对应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SB1串联后电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电系统提供的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温控器的零、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熔断器之间的线路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逆变器、第二继电器KA2和第二开关SB2;所述蓄电池的负、正极通过逆变器对应电连接在所述隔离开关的零、火线端与所述熔断器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继电器KA2的线圈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SB2电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上,所述第二继电器KA2的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上;所述第二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串联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逆变器之间的线路上。
进一步,还包括电源连接座,所述电源连接座用于将所述第一供电系统电连接在市电上,或用于将所述第二供电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器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加热板并联在所述温控器的电源输出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联胜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联胜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6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