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间孔结构维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7246.8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贝宇;黄康康;黄诚一;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孔 结构 维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孔结构维持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椎间孔结构维持器包括具有弹性的U形支撑片,U形支撑片的前侧端边缘延设有U形限位片,U形限位片的截面为弧形,U形限位片朝背离U形支撑片内侧壁的方向弯曲,采用该结构,在摘除椎间盘突出部分后,通过特殊夹具夹持U形支撑片使其弯曲以从一侧置入椎间孔内,松开夹具后U形支撑片部分回弹从而固定并抵紧椎间孔上下骨质,进而对椎间孔起着弹性支撑作用,有效维持椎间孔高度,置入完成后U形限位片抵在椎间孔的侧方骨质上以限位U形支撑片的置入深度,同时也防止U形支撑片在椎间孔内窜动,从而提高对椎间孔高度的维持和支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间孔结构维持器。
背景技术
脊柱椎间孔区域是神经根走行结构,当椎间盘突出至椎间孔区域或椎间孔区域骨质增生或椎间孔区域狭窄均可能导致其内走行的神经根受压,从而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此情况在颈椎中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在腰椎中统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对于此类疾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在腰椎中可通过椎间孔镜取出突出至椎间孔区域的椎间盘或在通道下磨掉椎间孔区域增生的骨质。但目前的手术仅摘除椎间盘,不对椎间孔区域做进一步处理,因此,后期可能出现椎间孔区域的椎间盘再突出、或高度丢失、骨质增生等,再次导致神经根受压。
因此,一种可防止椎间孔狭窄的椎间孔结构维持器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椎间孔结构维持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椎间孔结构维持装置来防止椎间孔狭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椎间孔结构维持器,包括具有弹性的U形支撑片,所述U形支撑片的前侧端边缘延设有U形限位片,所述U形限位片与U形支撑片一体成形,所述U形限位片的截面为弧形,所述U形限位片朝背离U形支撑片内侧壁的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U形支撑片与所述U形限位片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U形支撑片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U形连接部,所述U形限位片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第三限位部连接在所述U形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固定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均设有螺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固定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固定片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还包括用以封堵椎间盘的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所述第一封堵片连接在所述U形连接部的前侧端,所述第二封堵片连接在所述U形连接部的后侧端,所述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均朝背离U形连接部内侧壁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的截面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均朝背离U形连接部内侧壁的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均与所述U形连接部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U形支撑片、U形限位片、第一封堵片和第二封堵片的各棱边及棱角均做倒圆处理。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7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通讯系统接收天线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预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