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按键触发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8383.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袁海林;王实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G01B7/02;H03K17/9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触发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磁按键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确定线性磁传感器在第一时刻输出的磁力矢量,得到第一磁力矢量;其中,随着电子设备中第一按键的按键行程增大,与所述第一按键关联的磁铁对所述线性传感器输入的磁力矢量增大;
所述电子设备确定地磁计在所述第一时刻输出的磁力矢量,得到第二磁力矢量;
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磁力矢量与所述第二磁力矢量的矢量差的磁场强度,得到在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
当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比较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触发与完成第一行程对应的第一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为初始磁场强度与第一干扰阈值的和;所述初始磁场强度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按键的按键行程为0时,线性传感器输出的磁力矢量与地磁计输出的磁力矢量的矢量差的磁场强度;所述第一干扰阈值为已经测算好的排除地磁场干扰后其他环境干扰因素对线性传感器输出的磁力矢量的干扰总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比较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触发与完成第二行程对应的第二功能;所述第二行程为所述第一按键在所述第一行程之后的下一个按键行程;所述第二预设比较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比较阈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与预置第一行程磁场增加值的和;所述预置第一行程磁场增加值为预先测算好的磁铁随第一按键运动第一行程时在线性磁传感器的位置上磁铁的磁场强度的增加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柄,所述手柄中的一个磁按键包括所述第一按键和与所述第一按键关联的磁铁。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按键关联的磁铁,线性磁传感器和地磁计;
所述线性磁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入的磁力矢量并输出;其中,随着所述第一按键的按键行程增大,与所述第一按键关联的磁铁对所述线性传感器输入的磁力矢量增大;
所述地磁计,用于检测地磁场的磁力矢量并输出;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
确定线性磁传感器在第一时刻输出的磁力矢量,得到第一磁力矢量;
确定地磁计在所述第一时刻输出的磁力矢量,得到第二磁力矢量;
确定所述第一磁力矢量与所述第二磁力矢量的矢量差的磁场强度,得到在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
当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比较阈值时,触发与完成第一行程对应的第一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为初始磁场强度与第一干扰阈值的和;所述初始磁场强度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按键的按键行程为0时,线性传感器输出的磁力矢量与地磁计输出的磁力矢量的矢量差的磁场强度;所述第一干扰阈值为已经测算好的排除地磁场干扰后其他环境干扰因素对线性传感器输出的磁力矢量的干扰总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
当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一磁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比较阈值时,触发与完成第二行程对应的第二功能;所述第二行程为所述第一按键在所述第一行程之后的下一个按键行程;所述第二预设比较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比较阈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比较阈值与预置第一行程磁场增加值的和;所述预置第一行程磁场增加值为预先测算好的磁铁随第一按键运动第一行程时在线性磁传感器的位置上磁铁的磁场强度的增加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柄,所述手柄中的一个磁按键包括所述第一按键和与所述第一按键关联的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3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