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8630.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梁超余;袁金良;冯祥;王家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10/00 | 分类号: | G16C10/00;G16C20/80 |
代理公司: | 宁波知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2 | 代理人: | 李小伟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 动力学 lst gdc 纳米 烧结 模拟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能够反映LST-GDC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势函数;
采用分子建模软件分别构建LST纳米团簇模型和GDC纳米团簇模型,并转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设定系统弛豫与分子建模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包括设定边界条件、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烧结条件;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分子建模软件MaterialStudio软件的观察模块导入LST与GDC的晶胞模型,并通过Build nanocluster分别建立起LST纳米团簇和GDC纳米团簇;并将LST纳米团簇与GDC纳米团簇放置于模拟盒子中,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自带的msi2lmp工具转换为Lammps可识别的模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ST-GDC纳米团簇模型的单个纳米颗粒直径都设置为3nm,其中LST纳米团簇与GDC纳米团簇的数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函数由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力的Born-Mayer-Huggins与描述电荷长程作用力的库仑势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函数为:
其中,Uij是距离rij的所有原子i和j的总势能,Zi、Zj是有效电荷,ai、aj、bi、bj是排斥力系数,Ci、Cj是吸引力系数,f0为尺寸转换系数,并且f0为4.19kJ/(mol·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完成Lammps模拟控制文件in文件代码的编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用LAMMPS进行烧结动力学计算并通过输出命令得到烧结结构的原子坐标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等温等压系综进行平衡约束,利用Nose-Hoover热浴法来调节等温等压系综的温度,并调整LST-GDC模型的初始孔隙率以与实验值相吻合;
和/或,所述边界条件为周期边界条件,所述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中初始温度为1673K,所述烧结条件包括:烧结温度大于1400℃,压力为常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ST-GDC模型在等温等压系综下弛豫后的孔隙率约为40%,弛豫后的模拟盒子大小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Ovito进行烧结过程的可视化,并通过切面分析烧结过程中结构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6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